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

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

ID:11797443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_第1页
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_第2页
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_第3页
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朝政局的变动练习【同步达纲练习】【知识强化】1.总理衙门设立于()A.1860年B.1861年C.1862年D.1863年2.总理衙门第一任办事大臣是()A.奕讠斤B.载垣C.肃顺D.载淳3.辛酉政变发生地点在()A.承德B.天津C.北京D.沈阳4.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是()A.1858年B.1860年C.1861年D.1862年5.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汉族僚官僚开始掌握武装。其中楚军的领导人是()A.李鸿章B.左宗棠C.沈葆桢D.张之洞6.1860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的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曾国藩【素质优化】1.设置总理衙门的最主要原因是()A.适应外国侵略

2、者的需要B.便于向西方学习C.为了提高办事效率D.鸦片战争后外交事务增多2.下列事件,标志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A.辛酉政变B.聘请英国人为海关总税务司C.设总理衙门D.设五口通商大臣3.汉族官僚势力扩大的原因不包括()A.汉族官僚掌握有武装B.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撑腰C.当时清政府要利用汉族官僚掌握的武装与太平军对抗D.曾国藩等人协助慈禧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创新深化】1.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主要是因为:①它的设立是屈从于外国侵略者的需要②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③它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内政外交④其经费主要靠洋人控制的海关税收

3、供给()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镇压太平天国B.维护清朝统治C.维护各自利益D.建立总理衙门【考点预测】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综合实践】课堂讨论:(2题任选1题)1.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评价总理衙门的设立?2.汉族官僚势力扩大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探究学习】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变动的背景是什么?主要表现有哪些?有什么影响?背景:①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迫使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冲击了清朝原有的统治,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列强攫取在

4、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并干涉清朝内政外交,清政府为适应侵略者的需要,需要调整统治政策,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而出现了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动。表现:①清政府中央机构变化。1861年初,设立专门办理外交的机构总理衙门,这是清朝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也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②中央掌权者的变动。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开始了对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腐朽统治,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③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1862年初,清政府“借师助剿”,英法等放弃“中立”“帮助官军”,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出现所谓暂时的“和好”④地方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曾国藩、左宗棠、李

5、鸿章等汉族官僚势力扩大,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清朝统治政策不断调整,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合作,一方面为洋务运动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朝统治力量,同时更利于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另一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合作,共同镇压中国人民,使中国民主革命任务更加艰巨。【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变动背景、表现、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科内渗透】1.①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②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开始③《资政新篇》的提出④总理衙门的设立。这四件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

6、②①④D.③①④②2.关于奕讠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1860年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B.1860年担任清朝江南大营统帅,率军围困天京C.1861年担任总理衙门大臣D.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科间渗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7年左宗棠认为:驻京公使恣意横行,而我不能加以诘责。正赖遣使一节,以迥(刺探)各国之情伪,而公使之专横。——摘自《左文襄公书牍节要》卷九材料二奕讠斤在奏折中说:“顾中国出使外国,……语言文字,尚未通晓,仍须倚翻译,未免为难。况为守优,才堪专对者,本难其选。若不得其人,贸然前往,或致狎而见侮,足殆羞域外,误我事机。”——《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五十材料三1867

7、年11月蒲安臣在返美时向总理衙门表示“嗣后遇有与各国不平之事;伊(我)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国派伊为使相同。”奕讠斤等认为他“处事和平,……遇有中国不便之事,极肯排难解纷”,立即约他任“出使大臣”。蒲安臣“慨然允诺”。但清政府对他训令,在国外遇有重大事情必然“咨明中国总理衙门候议,再定准否”。——摘自《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五十一、五十二材料四1868年7月,蒲安臣与美国国务卿华德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八条,又称“蒲安臣条约”。美国资本主义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