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ID:11804605

大小:22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4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1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2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3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4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只供参考,书还是要看滴!)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原核微生物:四菌(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微生物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拟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强,宜变异分布广,种类多2.简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答:微生物初创时期Ø代表人物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

2、先驱者列文虎克(Anth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微生物奠基时期:Ø代表人物:LouisePasteur(1822-1895),RobertKoch(1843-1910)Ø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和技术Ø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Ø把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水平Ø开始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Ø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微生物发展时期²进入微生物生物化学研究水平——提出了酶的概念²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进一步扩大——出现抗生素等新学科²出现寻找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热潮²普通微生物学形

3、成——美国M.Doudoroff²各相关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交叉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⑴青霉素: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发现青霉素,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病新纪元。⑵摇瓶培养技术⑶深层发酵工艺⑷连续培养微生物成熟时期²成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前沿基础学科²逐步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微生物已成为新兴的生物工程的主角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答:微生物能为人类做发酵、酿酒、分解有机物等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好事,但也能带来疾病类如AIDS、霉变等不利的方面。2.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描绘其前景。答:(1)促进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生命科学由整体或

4、细胞研究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取决于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其中微生物学起了重要甚至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影响最大。(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培养,可以在显微镜在进行分离,甚至可以像微生物的工业发酵一样,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20世纪70年代,由于微生物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转录酶等,才导致了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现,使整个生命科学翻开了新的一页。(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5、微生物起到了先行的模式生物的作用,加快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前景: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学研究将获得长足发展;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1)、三菌(细菌(包括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2)、无核膜、核仁;基因组由一条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组成,只有少量蛋白质与之结合;核糖体为70S,在细胞之中;缺乏由单位膜分隔包围的细胞器;分裂方式为二分裂;细胞壁由肽聚糖

6、或脂多糖组成。2.细菌的常见形态球形菌,单球菌,链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3.细菌的大小球菌:0.5~1mm(直径),杆菌:0.2~1mm(直径)×1~80mm(长度),螺旋菌:0.3~1mm(直径)×1~50mm(长度)4.细菌的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主要差别。1)、是包围在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占细胞干重的10%-25%2)、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用碘溶液进行媒染,染料和细胞间的结合得更牢。用乙醇或丙酮进行冲洗脱色。用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复染。例如沙黄。3)、革兰氏阳性菌厚

7、度20~80nm,阴性菌内壁2~3外壁层8nm层次:阳性菌单层,阴性菌多层肽聚糖结构:阳性菌:多层,75%亚单位交链,网络坚紧;阴性菌:单层,30%亚单位交链,网络疏松与细胞膜关系:阳性菌不紧密,阴性菌紧密肽聚糖厚:阳性菌:厚,占细胞干重40~90%;阴性菌:薄,5~10%磷壁酸:阳性菌:有或无;阴性菌:无5.细胞壁缺陷细菌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L型细菌,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左右)2)、原生质体,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低渗透压、振荡、离心

8、甚至通气等都易引起其破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