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ID:48442806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28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生物学复习提纲一、绪论1、微生物学创立的年代(19世纪50年代),主要奠基人(巴斯德、科赫)2、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需借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体。3、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和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4、微生物在生命世界中的位置?5、五界系统和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二、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一)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核区

2、内一般只有闭合环状的DNA。2、三菌三体: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衣原体:能量寄生(不含产能系统)3、细菌的大小:直径约0.5-2μm,长度约0.5-10μm。4、细菌的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外表面的一种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结构层。结构与功能功能是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特定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第一屏障,阻止胞内外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为正常的细胞分裂所必需;决定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特异敏感性;与细

3、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为20-80nm,主要成分肽聚糖有15-50层,占细胞壁干重的40%-95%。还含有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为10-15nm,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比革兰氏阳性菌更复杂。5、肽聚糖的结构1.聚糖部分2四肽尾或四肽侧链3肽桥或肽间桥6、革兰氏染色:步骤及原理书上:革兰氏染色反应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上染上了结晶紫-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

4、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度高、结构较紧密,故用95%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加上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基本上不含脂类,乙醇处理时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仍被牢牢阻留在细胞壁以内,使菌体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层薄、交联度低、结构疏松,用乙醇处理时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同时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壁层脂类含量较高,当乙醇将脂类溶解后,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缝隙而使其透性增大,所以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就会被溶出细胞壁。这时再用番红等红色染液进行复染,就可使革兰氏阴

5、性细菌的细胞壁呈现复染的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仍呈紫色。(过程:初染——媒染——脱色——复染)课件上: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1、溶菌酶和青霉素为何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溶菌酶对细胞壁的作用:可切断NAM和NAG之间的b—1,4糖苷键,引起细菌裂解;青霉素对细胞壁的作用:Penic

6、illium与转肽酶结合,而使该酶失活,抑制了侧链末端的丙氨酸与五肽桥的连接,破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即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因此,Penicillium仅对正在生长着的细菌,且主要是对G+菌有效。2、糖被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菌体细胞壁表面形成的一层厚度不定的松散的粘液物质。3、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10、荚膜当黏液物质具有固定层次附着于细胞壁外时,称为荚膜。(二)真核微生物1、真核微生物具有

7、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小生物,被称为真核微生物。也包含某些亲缘关系相近的较大型个体生物,如蕈菌等2、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藻类、原生动物3、真菌主要包含:酵母、霉菌、蕈菌4、真核细胞的起源:内共生假说5、酵母菌的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6、酵母菌的大小:直径一般为2~5μm,长度为5~30μm,是细菌的10倍7、酵母细胞壁的主要

8、成分:甘露聚糖、葡聚糖8、芽痕、蒂痕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蒂痕。9、假菌丝:某些酵母经出芽繁殖后,子细胞结成长链,并有分支,称为假菌丝。10、酵母的有性生殖方式:接合11、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