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

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

ID:1189647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_第1页
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_第2页
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_第3页
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_第4页
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观察报告——以二年级《统计》为例王欣起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课堂为主渠道来理解数学意义、建构能力和发展情感的师生间的交互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以真正达到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一般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至少应包括三个较为完整的环节。首先,是活动前阶段教师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任务的设计与阐述。包括问题本身是否具有思考的维度以及教师在组织活动前是否呈示给学生程序指令和活动线索。其次,是活动进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交互行动,包括教师的参与与学生游离活动的状况,学生的

2、活动方式以及教师提供活动材料的适合度。最后,是交流评价阶段的师生表现,包括教师评价的内容是活动过程抑或活动结果,以及学生间的互动情况。从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尝试对武汉市长青实验小学的骆璇所执教的《统计》一课,进行一次观察诊断。课题:《统计》课时:一课时(选取其中三个教学活动,共历时16’30”)临床观察与诊断:场景描述:①学生以6—7人为一组,共5组,5个小组间呈“秧田式”排列。②每组桌上有预习生成单(包括课前准备的小组统计图、本课练习)、学习用品、教材等。③教室黑板上贴了一张不完整的统计图。(缺少纵轴数据和直条)教学活动诊断与分析:活动一——课堂学习的准备活动(

3、0------2’45”,历时2’45”)【教学活动描述一】教师课前布置了学习任务“在小组中调查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的人数,并制成条形统计图”,运用“预习生成单”的形式出示。根据各组的预习生成单,提出2个问题。追问(1)“图中1格表示几?”“你是怎么知道的?”(2)“喜欢()卡通的人最多/最少?”第一个问题,教师提问了1名学生,继而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另一个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回答概括总结为“通过观察左边的数轴”。5第二个问题,教师游走于各个小组之间,提问了4个小组。当问到第四小组“喜欢哪个卡通人物最少”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喜羊羊”也有“维尼熊”。教师回应“好

4、的”即转身走回讲台后出示课题。【教学活动赏析一】:基于学情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要此环节运用“开门见山”式地导入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本节课中要进行学习的逻辑起点,即学生在学习《统计》之前,一年级已经学习过了“1格表示1,数据的观察是通过条形统计图中的数轴得出的”,而后继是要知道一些整理数据的方法(分组汇总),要解决当数据逐渐增多超越绘图范围时,1格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数。从问题的设置来看,此环节设计的2个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教师的一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时将统计图中的关键知识点“一格表示几”和“从哪读数据”进行了复习交代,教师用最简短的时间和清晰的表

5、述达成了唤起学生知识起点的目的。【教学活动建议一】:学习材料的适用与使用从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预习生成单”来看,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了小组内统计的结果,并依此做出判断谁多谁少。材料本身是实践性的整体任务,是适合并支持学生继续学习的材料,教师如果在提问“喜欢哪种卡通人物的人最多或最少”时,用好学生手中的材料,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就更能反映出条形统计图最本质、形象的一个特点,即用直条反映数据的多少。或许,在第四组产生争议时,也可以将问题聚焦在直条上。(因录像中不能判定此名学生的问题,可能是数据统计错误导致画错,可以让她说说从哪看出最少(也是直条上),只是她数据和其他人

6、不一样,教师也可简单点评一下收集整理数据时要仔细,教学评价的处理可能就更加细腻。)活动二——解决认知冲突:一格可以表示几?(格子不够怎么办?)【教学活动描述一】7’20”------15’29”(历时8’09”)此环节的学习任务是“将汇总的全班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示”。任务提出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将各小组的统计数据采用“划正字”的方法进行了收集汇总,以海宝为例,5个小组的数据分别为4、5、4、4、3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并主动提出了问题。认知冲突:“海宝有20人,只有10个格子,格子不够了”。教师回应:先用尝试的方法提出“用你自己的想法在图中画一画。”当学生完成

7、任务后,选取2名学生的成果进行比较和辨析。5学生学习成果师生回应(1)一格表示1人,涂了2行就是20格。教师即时反问:“如果有50人或更多人喜欢海宝,这种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学生立即回答:“不能”。(2)一格表示2人,有20人,涂了10格。教师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涂得更方便,看得更清晰?”学生都选择了第二种。【教学活动赏析二】:具有思考维度的任务设计和“比较辨析”式的交流评价此教学活动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产生并提出了质疑“海宝的格子不够了”,教师便抛出了学习任务“用你自己的方法尝试涂一涂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