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

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

ID:11913617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4

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_第1页
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_第2页
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_第3页
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_第4页
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_第5页
资源描述:

《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胸腔镜下纵隔肿物诊治及随访【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纵隔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VATS下诊治纵隔肿物74例,全部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小儿用单腔气管插管。结论51例在纯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小切口18例,改标准开胸5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乳糜胸1例,及时处理后痊愈,无其它围术期主要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VATS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符合美容要求,在纵隔肿物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术中操作困难或肿物呈侵润性生长,应适当扩大切口,必要时转开胸手术。�【关键词】胸腔镜手术;纵隔肿物�纵隔肿物,传统以胸正中切

2、口或后外侧标准切口剖胸手术,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发展迅速,给纵隔肿物的诊治提供良好的机会。本院1994年7月至2008年9月应用VATS诊治纵隔肿物74例,效果满意,现作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本组74例患者,男48例,女26例,年龄23d~73岁,平均(35.6±20.8)岁。胸腺瘤20例(其中恶性8例),胸腺增生2例,畸胎瘤10例,恶性淋巴瘤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淋巴管瘤5例,节细胞神经纤维瘤7例,支气管囊肿6例,纵隔囊肿4例,心包囊肿2例,纵隔结核2例

3、,混合型血管瘤、心包脂肪瘤、脂肪母细胞瘤、胸膜乳头状癌、先天性膈肌膨出症各1例。肿瘤位于前纵隔42例,中纵隔18例,后纵隔14例。瘤体最大者�15cm,最小者<1cm。术前常规行胸片、CT检查,必要时行MRI、PET-CT检查,以明确肿物的大小、部位等情况。�1.2手术方法本组全部采用气静复合全麻,成人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小儿用单腔气管插管,置入健侧肺通气。�1.2.1体位一般以健侧90°卧位为准固定,肿物位于前纵隔时,手术床稍向背侧倾斜;肿物位于后纵隔时,稍向腹侧倾斜,以术者方便操作为度。�1.2.2切口根据肿物部位决定切口部位,多以腋中线的第6肋间(5~7肋间)先作一

4、1cm切口插入Trocar作为观察孔,伸入胸腔镜了解肿物位置、大小、形态及胸内毗邻关系,按照三角原则,决定另外两个切口位置。一般采用胸腔镜入口上两个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各做一个1~1.57cm切口作为操作孔;仅准备行活检者,可只要一个操作孔。而当需要切除的肿物较大,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不易暴露,或术中出血较多,止血困难时,采用扩大小切口至3~5cm,在胸腔镜辅助下加用普通器械完成手术。�1.2.3手术操作入胸全面探查后,沿肿物表面中线用电刀切开纵隔胸膜,沿肿物外膜与纵隔胸膜间的间隙用腔镜电刀及剥离器作锐性和钝性交替分离,笔者也常用吸引器作为钝性剥离工具,边吸引边剥离,视野暴露很好。用电

5、凝止血,小动脉及较大静脉用钛夹止血。多采用从肿物一端向另一端分离,直至完整地剥离肿物。囊性肿物,较小者,可直接剥离切除;较大者,先穿刺抽液减压,再完整剥离囊壁。如果囊壁局部与重要器官组织粘连无法剥离完整,则大部囊壁切除后电凝烧灼可疑残留囊壁组织,以防复发[1]。若肿瘤向周围组织侵润性生长,疑为恶性,先取活检作术中冰冻病理,明确诊断后决定下一步方案。若恶性肿瘤与周围粘连不是很严重,估计可以切除,则将靠近肿物的操作孔延长为3~5cm的小切口切除肿瘤或改常规开胸下行肿瘤及淋巴结清扫术。如果恶性肿瘤广泛侵润,无法切除者,仅作活检确诊,钛夹标记,为化疗放疗提供依据。�对于胸腺肿物,若无重症肌无

6、力症状,包膜完整无外侵表现,在胸腔镜下行单纯肿瘤切除;如有侵润性生长,按恶性肿瘤处置;有重症肌无力者,则改开胸手术。�2结果� 7本组74例,纯胸腔镜下手术51例,小切口18例,改标准开胸5例。手术时间(121.2±46.2)min;术中出血(56.5±32.3)ml,另有1例术中出血1000ml改开胸止血的未统计在内,该例术中输血400ml,余均未输血;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5±1.0)d,引流液量(136.8±161.4)ml,另有1例淋巴管瘤术后出现乳糜胸,置管11d,引流液量共2350ml;术后住院时间(8.2±4.3)d。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其它明显围术期并发症。�本组有效

7、随访53例,随访率75.7%,随访时间1月至14年,良性者均存活。1例右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纤维瘤术后出现右侧躯干及肢体出汗减少,以右手心明显,随访4年半,少汗症状有所缓解。1例右中纵隔淋巴管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年半后痊愈。1例畸胎瘤术后随访4年,仍偶尔伤口疼痛。其余均恢复良好。恶性肿瘤者有11例仍存活,均有经过化、放疗,其中1例恶性胸腺瘤活检术后已6年,CT复查肿物基本消失。�3讨论�7纵隔内器官和组织种类繁多,有心脏、心包、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