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

ID:12068827

大小:312.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15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_第1页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_第2页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_第3页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_第4页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配套资料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屏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资料汇编★★★第一篇:石阡苔茶的历史、渊源石阡是贵州古老的茶区。根据近年来学术界对茶树分布,古地理学等多方面的分析考证,包括石阡在内的贵州茶区是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对茶的应用始于原始社会时期。但由于整个贵州建置较晚、开发迟、地势险、文人罕至,文献史料少,茶事记载更少,因此“地处深闺人未识”。贵州首次出现关于茶的文字记载是汉代杨雄(公元前53年至18年)《方言》中说“蜀西南大,谓荼曰蔎”,荼即指早期的茶,汉代的蜀包括今天四川、贵州等地。晋代傅巽《七诲》载“南中茶子”,据查南中也包括

2、我县在内的黔、川、滇一带,有“茶子”,就当然有茶了。到了唐代,陆羽《茶经》又进一步说明,“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经当今茶圣吴觉农考证,“夷州”即指贵州石阡一带。明万历三十年(1620年)《黔记》载:唐高祖黔安清江内各属费州(思南府)夷州(石阡府),清人张树《续黔书》也称,“今石阡、思南为夷州之夜朗也”。宋代,石阡开始以茶进贡。北宋乐史(987年前后)撰《太平寰宇记·江南道》载有“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上贡”。明代石阡茶记载更为详细。明万历《湄江》十五卷石阡府载:“赈田,万历二十六年

3、江乐之巡按应朝分置,……又茶园壹拾丘拾肆亩,东抵水沟,西抵必汉田,南抵袁庆田,北抵土坎,除粮差岁纳合计年谷壹拾伍石陆斗,”-47-编制单位:玉屏侗族自治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石阡县茶叶生产办公室联系电话:0856-3230062★★★玉屏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资料汇编★★★可见当年茶园已作财产分配和课税对象,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成熟的管理制度。明《一统志》载,时值洪武年间,梵净山周围茶园进一步扩大,朝庭专门派官员到龙塘(江口闵孝)设立衙门统购茶叶在石阡设置茶仓运往西北易马,并在屏上(镇远)设立关卡,禁止私人买卖,这

4、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顺治年间。清代《贵州通治》载:“黔省各属皆产茶……,石阡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清初《儒林外史》记载,明代镇远府汤总兵的儿子赴京会考,从石阡的包溪坪山备了“六篓贡茶”到京送与官人。可见明清时期坪山茶就享有盛名。民国八年(1919年)县知事周国华创修《石阡县志》载:“城南五十里之包溪、大地方一带,产茶最丰富,岁约十余万斤,东贩湖南长沙,四川西阳,近有到贵阳出售者”。1938年石阡资本家龙尧夫在县城开办“鸿云茶庄”雇请10人搞精制加工,畅销湘、川和两广。又据二十九年(1940年),《杨大思教材辑要

5、》,“民国二十五年贵阳开全省展销会,石阡茶获优质奖章……,据《贵阳日报》载,贵州茶之多,首推安顺,年产约一千七百余担,茶味之美,则以石阡为擘焉,近年商会主席龙尧夫改良装璜,石阡茶大有畅销全省之势矣。”前中央农业实验所贵州湄潭实验茶场(即贵州茶叶研究所前身),民国三十一年调查,全省当年产茶11511担,其中石阡产茶1000担。一九五八年我县地印公社新华茶场生产的高香苔茶参加全国群英会的相关展示获得奖旗,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上述各文中所述“石阡茶”皆指“石阡苔茶”。由此可见,石阡苔茶源远流

6、长,历史悠久。相关传说坪贯贡茶传说:-47-编制单位:玉屏侗族自治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石阡县茶叶生产办公室联系电话:0856-3230062★★★玉屏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资料汇编★★★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清明节,一位秀才进京赶考途经坪贯,时值缕缕白雾犹如一层层薄薄的轻纱飘逸在山间田野,雾下丛丛茂密的茶树撑着身腰,争相吐新纳秀,长出一颗颗青翠欲滴的新芽,散发出幽幽的兰香,这优美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才子,便吩咐随从检点行礼逗留在村寨游山赏境一番。走进农家,人们以茶相待,干茶香气扑鼻,轻呷细品顿觉神清气爽,心旷

7、神怡,疲意顿无。上路时又带上几筐茶叶,沿途祛疲除病使用。行到京城,只见宫廷内外人心惶惶,城门内外贴满诏告,原来因太后病重难愈,宫廷诏告天下,求医问药,秀才见此,遂将坪贯茶奇妙功效描述一番,再呈送给皇宫。不几日,太后病愈,为奖赏秀才功绩,皇帝特封秀才为进士,坪贯茶也由此声名远播。石阡苔茶来源的传说:从前,在五德镇原地印新华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洞,叫仙人洞,洞里隐居着二位神仙,他们受命上天的旨意,到这一带扶贫济困拯救苦难的民众,在这一带只要人们缺衣少食,就可以到仙人洞借到;人们有灾难疾病,只要饮到仙人洞的圣水

8、,就能逢凶化吉,消灾减害。因此周围山寨的人们常在这里祈求平安幸福。一日一老翁突发疾病,便由家人搀扶到仙人洞求治,到此只见水源干涸,坑中落叶沉积,老翁无水可饮,于是以池中落叶为药咀嚼吞服,该药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口感甚好;只觉药叶下肚,霎时神清气爽,病痛全除,于此又摘回落叶树上的种子回家播种,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到仙人洞采摘净水池边树种种植,不几年这种树就传开了,这树就是后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