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2.3汉朝法律制度

史·2.3汉朝法律制度

ID:12069753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史·2.3汉朝法律制度_第1页
史·2.3汉朝法律制度_第2页
史·2.3汉朝法律制度_第3页
史·2.3汉朝法律制度_第4页
史·2.3汉朝法律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2.3汉朝法律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汉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一)立法指导思想1.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的原则。秦朝的暴兴暴亡,使汉初统治阶级开始深刻反思法家思想,严厉批判“专任刑罚”、“重刑轻罪”的主张,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确立了黄老学派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约法省刑”的指导思想。汉高祖刘邦规定由赋十五而税一,汉景帝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经济政策;汉文帝进行刑制改革,废肉刑,除“诽谤罪”等。汉初经过连续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稳定了汉王朝的统治地位。2.汉武帝“德主刑辅”思想确立与封建正统法律的产生。汉初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

2、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已经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决心改“无为而治”为“有为而治”,儒学思想家董仲舒适时地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肯定,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实质上是对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商鞅、韩非法家思想和阴阳等家学说的综合继承,正如汉宣帝所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从而丰富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不仅对汉代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二)制定法律1.“约

3、法三章”。西汉建立之前,刘邦为了争取民心,曾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是西汉立法之开端,它为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夺取全国政权起了重要作用。2.《九章律》。刘邦建汉后,由于深感三章之法不足以惩治犯罪,故命令丞相萧何参照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所谓《九章律》。《九章律》在秦律《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6篇基础上,增加《户律》、《兴律》、《厩律》3篇而成。《九章律》是两汉的基本法律。3.汉律六十篇的形成。(1)《傍章律》。《九章律》制定后,叔孙通在高祖

4、和惠帝年间又制定《傍章律》18篇。《傍章律》主要是关于礼仪制度方面的内容。(2)《越宫律》。武帝时期张汤制定《越宫律》27篇。《越宫律》主要是关于皇帝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3)《朝律》。武帝时期赵禹制定《朝律》6篇。《朝律》又名《朝贺律》,它主要是关于朝贺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以上三部法律,加上《九章律》,即历史上有名的汉律六十篇。至此,汉律的框架基本形成。(三)法律形式两汉时期,以律、令、科、比为基本的法律形式。1.律。律是汉代基本的法律形式,包括以刑事法律规范为主的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成文法典,如《九章律》、《

5、越宫律》、《傍章律》和《朝律》。除此以外,还有《左官律》、《酎金律》、《上计律》、《田租税律》等单行法律。2.令。令是皇帝所发布的诏令,内容广泛,法律效力最高,是汉代一种主要的法律形式。它和律一样是处理各项国家事务和解决具体纠纷的重要依据。如征税方面的《田令》、财产登记方面的《缗钱令》等。3.科。科也是汉代的一种法律形式,是律以外关于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种单行禁条,也称“事条”、“科条”。《文选·金科玉律》说:“科条,谓法令也。”如武帝时的《重首匿之科》,以及东汉颁布的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科条。4.比。比又称决事比,是指在律

6、无正条规定时,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同类典型判例处断。如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1年)诏日:“廷尉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由于比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故被广泛应用,至汉武帝时仅死罪决事比达13472事,东汉时有司徒鲍公《嫁娶辞讼决事比》906卷。二、刑事立法(一)文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秦朝灭亡后,汉朝统治阶级和思想家们深刻反思和总结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传统的肉刑不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固,也由于汉文帝继位以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比较稳定,社会上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浸息”的繁荣景象。从而

7、,汉初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汉文帝、景帝时期实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刑制改革。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公获罪当施肉刑,其小女缇萦上书文帝:“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并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以替父赎罪。缇萦之举引起了汉文帝的思考,诏书云:“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又说:“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遂下令废肉刑,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刑为笞刑三百,改斩左趾为笞刑五百,斩右趾为弃市刑。这

8、次改革从法律上废除了肉刑,具有重大意义。但也不尽理想,改革中有由轻改重者,如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劓刑、斩左趾虽改为笞刑,但因笞刑笞数太多,使受刑者难保性命,即存在“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之缺陷,故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汉景帝时期,在文帝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刑制改革。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下诏说:“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