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

ID:20158340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_第1页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_第2页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_第3页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_第4页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第一节汉朝立法概况一、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1.西汉初期的法制指导思想建国之初,天下破败,民不堪命。统治者采取“清静无为”的治国指导思想,这就是所谓“黄老思想”。2.汉武帝时期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变经过七十余年的稳定发展,西汉至武帝时达到了空前繁盛。而此时,外有匈奴之扰,内有封国之乱,为了应对内外困局,也需要改变原有思路,采取“有为”的方式巩固政权。当此之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思想受到了重视。*新懦学的政治法律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王权天授,王权至尊;(2)“天人感应”,“王者法天”;

2、(3)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先教后刑;(4)“三纲五常”为国本。二、立法活动1.西汉初期的立法活动(1)“约法三章”。汉高祖刘邦入关中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円: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2)《九章律》。相国萧何據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法经》六篇外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3)《傍章律》。叔孙通受汉卨祖之命,制定有关朝仪的专门法律《傍章律》十八篇。2.西汉中期的立法活动(1)《越宫律》。武帝命张汤制《越宫律》,是关于宫廷齊卫事务的法律,计有二十七篇。(2)《朝律》。汉武帝命赵禹制《朝律》,

3、又称“朝仪”,是朝会正见律,即关于王侯大臣觐见朝贺奏事制度之法律,共六篇。3.东汉时期的立法活动东汉王朝继承汉律,改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释放奴婢,二是减轻刑罚。“三互法”。应劭奉命删定律令为汉仪。三、法律形式1•律较为稳定的法律形式,具有适用的普遍性及相对的稳定性,涉及刑、民、经济的多个方面。2•令皇帝根据耑要而随时颁布的诏令,法律效力超过“律”,可以代替、更改甚至取消“律”的有关规定,也可弥补“律”的不足。1.科科是关于特别犯罪的刑事处罚规定。对于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案件,法官比附律典中最相近似的条文拟

4、出判决意见并上报皇帝审批;皇帝批准判决后常同时确定这种处理也适用于后来的一切同类案件,形成对刑律的补充和扩展。2.比“决事比”,就是可以引据断罪的判例。对于某种恶行,若律无正条,法官就可以比照律条屮最相近似的条文定罪判刑;这种比照近似律条断罪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些特定判例,被后人引据为判例法。除此之外,还有法律章句、故事,章程、汉仪、经义等多种法律形式。法律章句,即是汉代儒生以儒家注释经典的方式注释律令所形成的;故事就是前人留下的关于特定政事的先例或惯例,经后人认可为法则者;在汉代,儒家经义也可能被法官直

5、接作为“法理”引用,以断决疑难案件特别是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案件,这就叫“经义决狱”。第二节汉朝行政法律制度一、皇帝制度二、行政机构1.中央行政机构三公制。汉成帝、哀帝吋,改太尉为大司马,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改丞相为大司徒,正式称为“三公”。九卿制。沿用秦制,同时,“三公”还“分职授政”,即除基本职责外还分管九卿。尚书制。战国吋亦作“掌书”,齐、秦均置。秦属少府,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武帝时,选拔尚书、屮书、侍屮组成“屮朝”(或称闪朝),成为实际上的屮央决策机关,因系近臣,地位渐高。和御史、史书令史

6、等都是由太史选拔。在汉宣帝时期权势就己经很高。成帝置尚书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东汉政悉归尚书台,各曹尚书地位更见重要。1.地方行政机构汉初地方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后完全确立郡县两级体制。东汉又设州,形成州、郡、县三级制。第三节汉朝刑事法律制度一、刑制改革汉朝立国之初,积极吸取秦亡的教训,改变原有的严刑峻法。如高祖、惠帝、吕后时,“弛商贾律”,“除参夷连坐之罪”,“除三族罪妖言令”,除“挟书律”,文帝即位后“除收孥相坐律”、“除诽谤律”等。而前167年的

7、缇萦上书事件,成力大规模刑制改革的契机。1.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废除了三种肉刑,即墨刑、劓刑、刖刑。(2)以“髡钳为城旦舂”即徒刑取代黥(墨)刑;以笞三百取代劓刑。(3)斩左右趾(刖刑)的废除比较特殊。以笞五百取代斩左趾,以弃市取代斩右趾。2.汉景帝即位后,继续深化文帝的改革。首先是下令改笞五百为笞三百,改笞三百为笞二百。紧接着又进一步减轻刑罚,“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同吋为了防止笞刑实际上成为死刑,景帝还下令制定了《箠令》。3.意义虽有“死刑既重,而生刑又轻”的局限,但首次打破了自

8、夏朝以来的旧五刑体系,基本废除了残忍不仁的肉刑,从此犯罪者除死刑外基本得以自全其身,犯罪人的人身人格得到了尊重和保障,是中国刑法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改革,同时也标志着新五刑(笞杖徒流死)体系开始形成。二、刑名1.族刑。又称族诛,主要指“夷三族”,是刑罚中最严重的情形。汉初啓于高后元年(前187年)曾宣布废除,文帝时行三族之诛。1.死刑。在汉代有斩首、腰斩、枭首、弃市、磔刑等名目。2.肉刑。汉代肉刑主要是在文帝改革后又恢复的,有宫刑和斩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