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四首》教案

《外国诗歌四首》教案

ID:12147199

大小:6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5

《外国诗歌四首》教案_第1页
《外国诗歌四首》教案_第2页
《外国诗歌四首》教案_第3页
《外国诗歌四首》教案_第4页
《外国诗歌四首》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诗歌四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国诗歌四首》教案第1课时课题门教学目标1.明确象征手法的运用。2.启迪学生从生活小细节中体会人生的道理。教学重点开门和关门和人生的关系。教学难点1.文章结构的安排。2.人生高度的体会和理解。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门伴随着人类历史走过千百年,从造字学上看,我们看到的象形字“门”和甲骨文的“门”字都是一样的,上部是一条嵌入门枢的横木,我们叫它“执戟进辕门”。下部很像我们今天的两道门,金文是把衡木去掉了,接下来小篆到简化字。从古至今,门的含义都是“门户”。如《墨子·号令》:“

2、门常闭。”(展示图片)后来进口出口也称门。一门之内为一家,于是“门”也有“家族”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门类”。总之,门作为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走过自己的完善过程。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美国作家莫利是如何写这篇议论性散文的。二、教学热身前一篇文章学过钱钟书的《窗》,那么门和窗对比一下,我们看看你怎样填词?幻灯片打出:______门,_______窗。(让学生任意填词,名词动词均可)然后:教师给予总结,再让学生接着结合《窗》说说:生活中或者你的脑海里门和窗的区别是什么?教师总结:门从本义还是到如今都是一

3、个屏障的作用,而窗都是开拓眼界的。(补充:《窗》课文里说:门是住户的必需品,窗是奢侈品。)三、正文解析作者莫利在课文的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你根据预习,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师提示:议论性散文,核心观点很重要。所以,作者通过这样一句话,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我们从句子中就可以看出来(让学生自己画关键词)开门——关门——人生含义最深的动作请你根据这句话的提示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开门:第二、三、四、五、七自然段关门:第六自然段人生含义:第七、八、九自然段而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接

4、下来,看“开门”这个动作,在第二、三、四、五、七自然段里有个核心句,请找出?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提问:那为什么门是悬念,作者在这几个段落中都是怎样阐述自己对开门的认识的?(小组讨论法)第二自然段:开门—不知道—谦逊、容忍第三自然段:开门—谜—休戚相关第四自然段: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深入理解:门是一种隐秘的象征,那为什么玻璃门就不是门?提示:透明,达不到隐秘的作用。门除了前三个段落提到的抽象含义外,还有具体的动作,在第五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几个动作来展现对开门的理解?欢快推开犹豫退回敞开壁

5、垒富于同情惊喜报告开启门的方式有许多种,展示人生百态,各个阶层,最后总结一句: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我们再来看一下关门,请同学找出作者认为“关门”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人在关闭的门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后,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教师总结:这是人的本能需求之一,那么第六自然段中出现这样一句:人不是放牧的马群。这句话和关门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法)总结: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与动物相区别,人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教师过渡:开门关门只是生活中普通的动作,作者就是在表述这个

6、简单的生活动作吗?结合最后三段,你怎么理解作者心中真正的开门和关门?总结:实际上就在于写人生……(可用课文中的内容概括)那通过门的动作来写人生,什么手法?——象征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启发——世界为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为你开启一扇窗。四、课堂练习最后来看一下课后的第二题: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人生的隐秘需求这句话矛盾吗?五、课外延伸图片展示:欧元上究竟有什么?为什么欧元上要印这些图案?六、课后作业1.补句:•开启一扇门,•就是______________。•关闭一扇窗,•就是_______

7、_______。2.话题作文:“门”为话题。七、推荐阅读阅读迟子建的《门镜外的楼道》,体会门的含义。板书门开门开始希望、喜悦关门结束遗憾、悲伤课后作业必做选做其他课后随想美国作家的门简单,但略显沉重。如何让学生自己体会人生很多道理都是细小的琐事,只是看我们有没有敏锐的目光去观察而已。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开阔眼界,提高鉴赏水平。2.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3.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4.练习诗歌朗诵,提高朗诵水平。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理解诗的内涵

8、。2.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3.体会诗歌强烈浓厚的抒情色彩,感受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教学方法设想:1.诵读法。教师首先要通过示朗诵来感染学生,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指导学生朗诵,借朗诵来品味诗的语言,理解诗人的感情。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围坐在在一起,小组长主持,由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诵,其他同学边听边讨论,研究最佳朗诵方法,以此带动对诗的语言、情感、表现手法的研究。然后小组推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