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

ID:1215931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上传者:U-3745
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_第1页
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_第2页
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_第3页
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_第4页
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在“兴边富民”工程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农业科技在云南兴边富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胡强刘振环陈颖晏罗红马松周智敏李志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31)摘要:为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势在必行。结合全国兴边富民工程发展状况,分析了农业科技在云南兴边富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兴边富民;农业科技;产业;生物能源;服务体系Abstract:Toimprovethepeople’slivinglevelinborderandminorityregion,itisimperativetoimplementproject.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statusofthecountry’sprojectperformance,thepositionandfunctionofYunnanisanalyzedtovitalizeborderareasandenrichthepeoplelivingthereinthepaper.Keyword:Vitalizeborderareasandenrichthepeoplelivingthere;Agriculturalsciencesandtechnology;Industry;Bio-energy;Servicesystem兴边富民工程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按照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的部署,国家民委、财政部本着“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进”的原则于2000年在9个边疆省、自治区确定了9个全国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县(旗、市、市辖区),2001年扩大到17个。几年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表明,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好形式,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云南的兴边富民工程主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题,以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扩大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为重点,以县(市)级为责任主体,以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保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大农村扶贫和城镇解困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坚决遏制住毒品和艾滋病蔓延的势头,扎实做好民族和宗教等工作。云南农业科技在努力做好科学研究与开发研究、技术推广相结合的同时,按照优先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传统农业、支撑特色农业的要求,统筹规划、组织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推出了一批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大力提高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规模效益,并确保应用到兴边富民工程中。云南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性研究和全国性重大应用研究开发工作上,解决了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不宜承担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大力组织科技人员参与了兴边富民中的支撑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支柱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扶贫和科技服务工作。因此,农业科技在云南兴边富民工程中具有实际而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前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1提升传统农业,支撑特色农业,确保边疆地区农业稳步发展5 在科技兴边富民行动中,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致富,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企业创新、科技进步,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做好兴边富民工程,结合云南省现有的产业基础,需要重点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烟、蔗、茶、胶、桑。培植的新兴特色产业主要有蔬菜、药材、花卉、水果、淀粉类作物、咖啡、香料、小杂粮等。1.1发展优势产业,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省烤烟、甘蔗、茶叶、橡胶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服务,建立了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2003年,烤烟、糖料、茶叶、干胶产量分别达到63.68、1695.24、8.59和22.34万t,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第三、第二位,已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2004年,云南省有桑园面积已达4万hm2。农业科技对上述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显著表现在:降低上等烟叶中烟碱的含量,提高产量和质量。选用高糖品种,推广15t/hm2糖田技术,建15t/hm2糖田基地;推广甘蔗的快繁技术,提高良种的更新推广速度,如原种组培、腋芽快繁、侧枝快繁等。推广生态茶、有机茶生产技术;围绕滇红和普洱茶等两个品牌建设原料基地;加快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突出推广大叶茶与小叶茶杂交的绿茶和红茶兼用型优良品种。推广橡胶高产优良品种,降低橡胶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广新型割胶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加强优质蚕、桑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1.2支撑特色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要实现“兴边富民”,必须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键是要引进先进技术,对潜在的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九·五”以来,全省顺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巩固、调整、改造提高的同时,一批新兴特色农业迅速崛起,以绿色食品和保健品、天然药材、花卉、咖啡、生态蔬菜、食用菌、香料烟、香料、调料、干鲜果、林产、畜牧水产、麻类等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产业作为新兴骨干产业大力发展。建立了一批新兴、特色商品生产基地,不少特色农产品在云南省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额,培植了卷烟、烤烟、香料烟、红茶、松茸、芸豆等多种出口贸易收入超过千万美元的农业出口优势产业。同时围绕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如“玉溪烟草”、“斗南花卉”、“呈贡蔬菜”、“陆良丝绸”、“思茅咖啡”、“版纳橡胶”、“临沧茶叶”等,有力的推进了特色农业的深层次开发,为云南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与7个州市和企业合作共建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富源魔芋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文山丘北辣椒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文山分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曲靖万寿菊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红瑞柠檬研究所”、“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等6个研究院所,有力支撑了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全面启动对口科技帮扶勐海县的“兴边富民”工程,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甘蔗、茶叶、粮食作物、蔬菜、冬季农业开发等对口科技帮扶合作项目。2加强禁毒替代种植,发挥沿边优势,构筑边疆地区稳固的生物防线云南地处西南边陲,长达四千零六十公里的国境线既无天然屏障,边民往来又极为频繁,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与之邻近的就是世界上恶名昭著的毒品产地金三角。而云南省委、省政府也本着“睦邻友好,稳定周边”的原则,积极援助、推进云南省境外“绿色禁毒工程”——通过发展绿色作物,逐渐替代罂粟种植。经多年努力,现已5 取得了巨大成效,达到边疆繁荣、人民富裕、边防巩固的目的,对兴边富民工程起到了重要的堡垒作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一直积极参与云南省“绿色禁毒工程”工作。自1993年以来,在云南省禁毒委指导下,在云南省公安厅、云南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扶持、协助下,先后在泰、柬、缅、老、越等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水稻、旱稻、玉米、甘蔗、茶叶、花生、大豆、油葵、红花、印楝、薯蓣、蓖麻、香茅草、蔬菜、热带水果(如:荔枝、龙眼、番石榴、柑桔、台湾青枣等)、热带花卉、食用菌、荞麦等粮经作物替代罂粟种植工作;累计试验、示范各类作物替代种植样板达2万hm2;同时,在水稻规范化条栽、玉米宽窄行种植、大豆宽窄行密植、茶园与果树合理修剪、山地甘蔗高产栽培、蔬菜无公害丰产栽培、香茅草栽培及油淬取、畜禽饲养、饲料加工、特种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等技术研究、示范、培训、推广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针对周邻国家、地区替代种植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科技人员还撰写了《国际可持续农业技术对策与实践研究》、《大麻栽培利用及发展对策》等专著。2001年以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相继承担了国家禁毒委专项计划和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组织一批科技人员,集15个专业研究所农业设施、设备和学科、技术优势,全力支持云南省“绿色禁毒工程”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其研究与工作结果,为国际间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禁毒合作,开展不同社会环境、生态条件下的替代作物种植,提供了可靠和宝贵的借鉴。3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挖掘边疆地区发展潜力云南省能源林木、能源作物、水生植物、各种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非常丰富,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为33.96m3,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倍。全省宜林荒地286.7万hm2,速生树种量居全国前列,仅在城镇周边植树就达6亿多株。同时,由于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差大等原因,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类型。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云南生物能源作物主要有:甘蔗、玉米、薯类、大豆、油菜、麻疯树、光皮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能源研究中心集成了该院生物能源研究的主要力量,开展了生物柴油、燃料酒精作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了40人左右的、集生物能源作物资源、品种驯化和改良、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原料基地建设和转化利用以及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中心。通过对能源甘蔗、小桐子、木薯、能源油菜、蓖麻的研究,将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将对兴边富民工程做出积极贡献。4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研发基地,培育和支撑农业龙头企业,引导边疆地区人民丰产增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引导与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对兴边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云南将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在60个粮食主产县建立160万hm2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区。以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通过巩固和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基本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粮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重点品种粮食保障能力、优质专用粮食市场竞争能力和粮食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形成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5 通过园区建设和综合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园艺、观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带动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保鲜和储运,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实现农民增收。5实施科技扶贫,加强人员培训,增强边疆地区造血功能坚持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引进高新技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通过普遍推广良种、灌溉、施肥及先进栽培技术等,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水稻旱育稀植、地膜覆盖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提高贫困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和抵抗灾害能力;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和完善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拳头产品的生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强化科技支撑,整合省、州(市)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新品种,着力推广一批主导品种;搞好大宗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的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加快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加强栽培、养殖、加工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兴边富民工程中,人员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探索人员培训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模式和体系,以各类方式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如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和科技培训;基层科技人员进修培训;编写农村实用技术科普手册等。实施“百万民工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主,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6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云南省计划到2010年,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率达到50%、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合格率超过90%。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整合监测资源,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尽快建立畜牧、蔬菜、茶叶、花卉、烟草、药材、甘蔗和马铃薯等重点农产品的标准体系框架,努力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流通和消费。以无公害农产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为方向,以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和投入品源头控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农业标准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和测土施肥,推广节肥、节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农膜回收利用,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农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是适应新时期农业科技需求组建的集科学研究、检测评价、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云南省惟一从事农业标准化技术与农业分析检测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主持承担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花卉标准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农业环境治理等重大科技项目。制定、颁布实施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0余项。将对兴边富民工程中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做出积极贡献。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构建了智能化农村信息平台。开展农业科技110,建成覆盖省、州(市)、县(市、区)、乡(镇)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扩大信息覆盖面,增强服务功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边疆地区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农5 业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可以形象而及时地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从而对于提高边疆地区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可以综合各种单项农业技术,实现高层次的多项农业技术集成,起到多层次多方面农业专家的作用,利用它指导农业生产,对于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云南传统农业,提高农业领域的信息化科技水平和应用能力,加大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促进边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致富。参考文献[1]李学林,江惠琼.云南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原则和重点[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4):488-491[2]马俊玉.“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普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5,9:116-117.[3]孙登高,杨蕊.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农业,2003,4:28-29.[4]丛林.发挥农业科技项目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海峡科技,2003,7:4-5.[5]洪建军,杨贤智.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发展作用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8-90.[6]阎占定.论我国农业发展中科技的驱动作用[J].兰州学刊,2005,3:99-100.[7]郭满玲,张俊杰.农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式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401-403.[8]郑南曙.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382-384.[9]董荣,姜洪智.依靠科技扶贫发展特色产业刊促进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J].安徽科技,2005,8:23-2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