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

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

ID:1216204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_第1页
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_第2页
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_第3页
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_第4页
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摘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传统的一元供给思维和以政府为中心的供给体制下出现了高原现象。因此,需要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供给已经成为可能,而多元供给体制的建立必将成为有效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新途径。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1农村公共物品理论的基本阐述1954年萨缪尔森发表了《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首开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先河,随后许多经济学家都对公共物品进行了假设性或实验性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物品

2、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逐渐完善了公共物品的理论体系。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公共物品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综合上看,公共物品也即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大特征,也就是说纯公共物品是一种没有必要排斥也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消费的物品,它的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果某一物品在消费的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那它就是私人物品,而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就是混合公共物品。6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公共物品进行划分,而从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的受益群体不同的角度来讲,公共物品可以分为农村公共物品和城市公共物品,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农村公共物品

3、,它是用来满足农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民生活需要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农村公共物品是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的一个前提和保障。所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状况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现实中,我国传统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多的是采用一种一元供给的思维和方式,这种供给往往会造成供给的缺失或浪费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多元性的角度来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进行思考。2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的基础2.1混合公共物品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同时绝对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少之又少,大量存在的是混合公

4、共物品,它包括俱乐部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前者是指这种物品的特性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或不完全的非竞争性,但却具有可排他性;而后者指的是由于物品的效益外溢性而导致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公共物品。6提供纯公共物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私人物品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达到最优配置,但是混合公共物品的存在却使这两种方式的单独使用都会发生”失灵”现象。具体来说,从消费和生产的角度看,纯公共物品由全体成员共同使用,使用权归群体或集体所有,具有绝对的”非排他性”、”非独占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和使用者,其边际成本为零,

5、而这不符合市场交易中所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原则,因此,纯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实行交换供给,只能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来弥补市场的这一缺陷,这不仅是其基本职能,而且也是其不可让渡的责任。但是,由于现实中相当一部分物品是混合公共物品,他们在供给方面具有”公共”的性质,但在消费方面却具有”私人”性质,因此,完全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那么在”免费搭便车”心理的驱使下,资源将会由于消费者的过度消费而被极大地浪费,导致大卫·休谟在1740年所提出的”公共的悲剧”。而如果完全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加以处理,完全由市场来提供,将会产生资源配置不足的效率损失

6、。因此,我们可考虑采用公共供给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方式,改变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唯一供给主体的状况,通过混合供给方式来减少供给过程中资源效益的损耗,提高供给的效率。在供给的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则要根据公共物品的外部效益的大小来决定。2.2市场经济和不同社会主体的发育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成熟,我国的社会主体由原来分散的、片状的主体发展为具有一定规范化、组织化的法人主体。他们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到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中来。企业尤其是个体和私营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一些经济、社会主体像雨后春笋一样逐渐发展起来。在大力发展个体、私

7、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个体和私营企业纷纷进入金融服务、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主体也和企业等私人主体一样,在市场中和政府作为同等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承接了一些过去由政府包办和独揽的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的职责,满足了社会成员越来越广泛的服务需求,这些社会主体的进入,打破了政府的垄断局面,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种”鲇鱼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减轻了政府在提供

8、公共物品方面的压力。2.3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思想是实践的先导。农村公共物品单中心供给体制的改变有赖于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因为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政府虽然不再是唯一的供给主体,但对农村公共物品体制的建立必将具有关键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会相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