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ID:1217452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_第1页
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_第2页
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_第3页
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_第4页
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7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讲于北京居士林【如世主妙严品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佛的智慧入三世。三世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悉皆平等」,佛的智慧,大平等的智慧。「其身充满一切世间」,佛所现的这个报身,这个身充满在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所以「佛以一音演妙法,有情随类各得解」。佛用一个音声,但不同的有情,不管是中国人,苏联人、美国人、日本人、非洲人都懂。不但人懂,畜生、猫、狗、蚂蚁都懂。只有佛才能做到。「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以这个智为体,好像虚空中包括了一切像,一切形

2、相都在虚空当中。佛也如是。以普光明智为体,出生种种示现。「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上面讲平等,此处讲无分别。这就是佛的智慧。我们众生就是喜欢分别、喜欢执著,只是这样、不能那样。往往自己有一个成见,我这个是对的,别的那个不对。这就跟佛的智慧不相应了。佛是平等的,没有分别。但佛不是糊涂,还是什么都清楚,只是没有爱憎在里头。我们就是分别心,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但佛是平等普度的。【以此智不思议故,无分剂故,为能具足如斯力用。】因为此智不可思议,没有限度、没有边界、没有分剂,所以具有这样的力用。因为这个智慧不可思议、没有局限。这就是说,诸佛报化之所以出生,就是因为以普光明智、佛的法身为

3、体,而能够有这种示现,出现种种的报身的、化身的佛。首先把报化身佛的体------智慧,提出来。底下为了利益学人,预先防止我们的偏差,所以指出:【在凡夫地,闻法入理,得根本智,苟不能依智起行,圆修圆证,堕于二乘声闻境界,诸佛大用不得现前。】在凡夫的地位闻法,能信此理,信法身了,并得到根本的智慧,称为「得根本智」,这就是「开悟」的人了。凡夫做到这一步,在当前地球上应该还是有的,只是不多。凡夫闻法、通理,能够契入,得根本智,就是禅宗破初关,就是见一见法身。所以,这个境界不是气功那些境界所能比的。它们都是可思议的、有限量的。我们这是离开言说、离开思量、离开语言、说不清、道不出、想不到、想不

4、明白。开悟的人把他开悟的境界跟你说,你还是摸不著头脑。到了这个地步,见法身,得根本智,已经很难得了。(根本智就是破本参,初明自已的心地。)得根本智,如果他不能依更广大的后得智、差别智来修行,来圆修圆证,他也就跟二乘一样,堕於寂灭。堕於此一境界:法身无为、无相,不会生起诸佛的这种大用:要救度众生,示现殊胜的报身,建立殊胜的佛刹。报身放的光明遍十方虚空,救度众生,现种种的化身像观音菩萨化身美女,让打鱼的人因求婚,而背诵经典,来度他们。没有利他的心,没有成就国土的心,不就跟阿罗汉一样了吗?所以说「堕于二乘声闻」。外道以升天为其得果的究竟,佛教以升天为堕落。小乘以成阿罗汉为究竟,成为圣人,

5、(阿罗汉是圣人,是小乘极果),但是从大乘教、一乘教来看,还是堕落。所以「堕」于二圣声闻境界。(密教里,跟声闻众同住七天是犯戒的,因为他们不是大乘行者。)【是故此经初会六品,全显如来果德。】《华严经》在初会六品,《华严经》是七处说法,三处在人间、四处在天上。华严很不可思议。说时,第一是忉利天,第二是夜摩天,还有兜率天、他化天。在四个天上,说此经时,有几次法会呢?晋译华严是八会,唐译华严是九会。(本论依唐译。)初会一共有六品,完全说的是如来证了果位的功德。【二会至八会三十二品,明进修阶次,直至菩提。】二会至八会就有四会在天上说的,一共有三十二品,就讲阶次,一层层,从十住、十行、十向、十

6、地,一直到成佛。【总之不出六位因果,为令行者昭廓智境,穷诸行门,不取偏空而严佛土。】「六位」是专名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佛等六位。从「初住」起到「佛」是六位。所以在华严里头,都在介绍六位的因果。为什么华严要讲这么多呢?就是让「行者昭廓智境」。原有根本智,再扩大你智慧的境界。所以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佛家这么富、这么广,不读华严不知道。过去为什么出现《华严经》,就是因为龙树菩萨,大智慧,有一天他觉悟了,觉知过去行为都不对,就出家了,很快的就把世间所有的佛经都搞通了。他就想,这佛教也不过如此,我都掌握了,我也可以当教主,再创个新教。所以一个人进步之后,往往会有叉路出现。

7、龙王怜悯他,知道他的情况,请他到龙宫。有很多人不信,龙宫怎么能去?很多人还是唯常识论,不合常识的,他就不相信。对於华严、楞严都是从龙宫中取出来的,都是龙树菩萨的功德,他们不能信。龙树菩萨进了龙宫,读华严,这才真拜服了释迦牟尼佛。在龙宫华严经最少的一种,就是现在流通的八十卷,加上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成八十一卷。读了华严,就「昭廓智境、穷诸行门」。他在许多的行门里头,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不取偏空」。空是对的,但阿罗汉证的是偏空,而不是第一义空。第一义空,空有不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