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

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

ID:1222900

大小:715.5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1-08

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_第1页
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_第2页
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_第3页
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_第4页
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历史与集体记忆作为交流型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華中文學報第十三期2015年6月頁283-310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創傷歷史與集體記憶──作為交流型記憶和文化記憶的文學史艾米摘要在歐洲,創傷經歷作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體現為紀念碑和儀式這種公共形式。以儀式來回憶集體創傷經歷是為了讓人們悼念死者,表達他們與喪失親友的那些人之間的團結,珍惜他們自己倖存的生命,甚至向那些為共同目的而犧牲生命的人致敬。創傷事件也寫入了歷史敘事,好讓未曾經歷過該事件的人自己有機會回憶這些事件的細節。最後一點至關重要,紀念碑和儀式以及視像化或文字類的敘事不僅用來教育民眾,也在集體承認過去罪行的基礎上重新定義

2、身分。在官方歷史和中共黨史中,我們在整個中國二十世紀中都很難找到帶有創傷特徵的歷史經歷記錄。直到最近,中國學生基本上都受到了如此一種引導,以驕傲與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尤其要向前看,期待一個美好的未來。儘管官方歷史敘述顯得枯燥乏味,沒有「真實的」英雄和受難者,更沒有具體描述事件「真相」,但這種宏大敘事──或讀作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奪權史,或讀作國族受辱歷史──看似都是強有力並凝聚人心的。在我的論文中,我將研究兩種不盡相同的處理二十世紀中國創傷歷史的文學構思。第一種主要是檢驗歷史,在官方歷史之外補充「真實故事」的迫切努力。第二

3、種卻脫離了一手經驗或特殊的歷史創傷經驗。不論如何,兩者都被視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83清華學報交流型記憶的一部份,它們旨在將創傷經驗轉化為「飽含意味的過去」。關鍵詞:創傷歷史、交流型記憶、文化記憶284創傷歷史與集體記憶──作為交流型記憶和文化記憶的文學一、引論《新天使》(AngelusNovus)是瑞士表現主義畫家保羅‧克利(PaulKlee,1879-1940)作於1920年的一幅水彩畫。它因多種原因而聞名於世,尤其讓它聲名遠播的是,德國猶太知識分子瓦爾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1892-1940)

4、在1940年為自己的論文《歷史哲學論綱》撰寫第九條時,曾將這幅畫看做一個出發點:克利一幅名為《新天使》的畫,表現一個仿佛要從某種他正凝神審視的東西轉身離去的天使。他展開翅膀,張著嘴,目光凝視。歷史天使就可以描繪成這個樣子。他回頭看著過去,在我們看來是一連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只是一整場災難。這場災難不斷把新的廢墟堆到舊的廢墟上,然後把這一切拋在他的腳下。天使本想留下來,喚醒死者,把碎片彌合起來。但一陣大風從天堂吹來;大風猛烈地吹到他的翅膀上,他再也無法把它們合攏回來。大風勢不可擋,推送他飛向他背朝著的未來,而他所面對著的那堵斷壁殘垣則

5、拔地而起,挺立參天。這大風1是我們稱之為進步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上台時,宣稱「不許餓死一個人」,然而短短十年以後,中國便面對了現代世界史上最嚴重的饑荒。在「大躍進」(1958-1961)運動中發生的「三年大饑荒」,或說得委婉一點──「三年自然災害」中約有三千萬至四千五百萬人喪生,其中絕大多數都是1參見瓦爾特‧本雅明著,張耀平譯,〈歷史哲學論綱〉,收入陳永國、馬海良編,《本雅明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頁407-408。引文按英譯本作了改動。BenjaminWalter,“ThesesonthePhilo

6、sophyofHistory,”inHannahArendt,ed.,HarryZohn,tr.,Illuminations:EssaysandReflections(NewYork:Harcourt,Brace&World,1968),pp.260-261.285清華學報2農民。之後沒過幾年,又爆發了一場災難。受社會主義建設熱潮的推動,當時絕大部分人都以今人已難以置信的天真熱情和合作勁頭參加3了沿著「金光大道」走向「艷陽天」的活動。當人們還來不及哀悼死者、痛惜嚴重的損失時,就又一次被拉進毛澤東(1893-1976)的下一場實驗裡。在

7、「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他們遭遇了中國在二十世紀裡最深重的一個恐怖噩運。即便是後來能倖免於難的人也都在其中飽受摧殘,身心深受重創。文化大革命正式結束之後,這個國家仍依舊處於動亂的餘波中。儘管如此,受到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的驅動,知識分子和作家,更不用說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4都投入了遍及全國的廢舊立新運動中,準備迎接一個美好未來。我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整個二十世紀的官方歷史和中共黨史中,都很難找到帶有創傷特徵的歷史經歷記錄。既沒有對死者的官方悼念,也沒有戰爭紀念,更沒有獻給受難者的紀念碑。在教科書和官方記載中,我們找不到難以

8、忍受的痛苦經歷之痕跡。就「大饑荒」而言,雖然中央政府自稱承擔責任,但也僅僅是以最間接和最形式化的方式表示,例如在中共黨史裡大躍進被稱為是冒進主義帶來的左傾錯2參考FrankDikötter,Mao’sGreatFam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