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ID:12296565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6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42.光明中医2007年9月第22卷第9期CJGMTCMSeptember2007.Vol22.9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O例葛明李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015000)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平衡针,了解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面肌痉挛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取穴针灸,用药和平衡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满意.关键词: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我们科从2003年以来采用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本文病例均系门诊患者,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年.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2年.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辨证平衡针治疗原则,取穴:双侧后溪穴,双侧行间和中平穴,得气后留针30分,每分钟行针1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常规面部针刺10天.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面部肌肉抽动消失,活动自如,1年未复发;显效:面部肌肉抽动次数明显减少;有效:面部肌肉抽动无牵扯感;无效:治疗前无改善.【文献综述】3.2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治愈35例,显效1

3、2例,好转3例.对照组45例,治愈10例,显效5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经统计处理P<0.01,两组疗效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3典型病例:张某某,女,45岁,干部.2005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右侧面肌频发抽搐2年,情绪紧张及自主动作明显加剧,致右眼明显大于左眼,经北京医院确诊为面肌痉挛,西医治疗无效,近日加重,遂来就诊.诊其脉细涩.质淡红,苔少,边有瘀点,遂取平衡针刺2个疗程,痊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4讨论本病祖国医学中属肝风内动之象,是多为血虚风动,气血瘀阻经络,肝阳上亢,根据平衡针理论,取双侧中平,后溪,行间,有引火下行之功,起到平衡作用,病程短者

4、效果更佳.(收稿日期:2007—04—11)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吴科研段蓓陕西中医学院成阳市(712083)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综述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物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脂肪肝的常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酗酒,药物,糖尿病,高血脂,肝炎病毒,妊娠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先天性代谢缺陷等因素.近年来中医对该病认识不断提高,对本病治疗取得了肯定疗效.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研究中医学虽无"脂肪肝"之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大致可归为"胁痛","痞满","积聚","肝胀"等病

5、范畴.认为本病多由嗜酒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情志失常,长期忧思郁怒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浊郁结,气滞血瘀.其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而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汪慰寒认为脂肪肝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过度伤脾,脾虚运化失常,饮食不归正化,精微浊化凝聚为水湿痰饮,蕴久化热,痰热中阻;情志失调则肝气郁滞,木郁则土壅,气滞则血瘀,痰瘀互结,光明中医2007年9月第22卷第9期CJGMTCMSeptember2007.Vol22.9'43'阻

6、滞肝络而成本病.故肝郁脾虚,痰瘀交阻乃本病之主要病机,证属本虚标实.曹建春也认为恣食肥甘,酒食不节则损伤脾胃,使其健运失司,聚湿生痰,阻滞中焦;脾胃损伤日久,脾气虚弱;湿阻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而成气滞血瘀之征J.潘智敏等认为本病为饮酒过度,过食肥甘,湿浊内停,痰浊阻滞,气机不畅,血脉瘀阻,致气血痰浊相互搏结,聚滞为积,以痰瘀交阻为主_5].杨建辉等认为本病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湿邪内生,凝聚生痰,痰阻气滞,渐致血行不畅,脉络壅滞,痰浊与气血搏结于肝而成,脾虚失运为本病的内在基础,湿热中阻,痰瘀互结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2临床研究2.1辨证分型论治:吴益萍将脂肪肝辨证分5型:肝郁脾

7、虚型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痰湿内阻型用平胃散加减;湿热内蕴型用加味柴胡汤加减;瘀血阻络型用复元活血汤加减;阴虚肝郁型用滋水清肝饮加减J.潘金友等将脂肪肝辨证分5型:肝气郁滞型,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为主,方用柴平汤和五苓散加减;肝阴不足型,治宜养血柔肝,方用一贯煎为主;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失笑散;阳虚浊阴型,治宜温补肝肾,常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J.王维淳将脂肪肝分为4型:肝气郁滞型,治以疏肝理气,以柴胡疏肝散加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