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

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

ID:12309528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6

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_第1页
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_第2页
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_第3页
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_第4页
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诗赋看陶渊明的人生09021204张丽筱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生在东晋后期(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死在刘宋初期(文帝元嘉四年,公园427年),享年63岁。他是那个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在东晋时他名渊明,字元亮;到东晋亡后的刘宋时期,改名潜。陶渊明的一生可以说是曲折的,生逢乱世的他,历经沉浮,最终选择归隐田间,成为我们口中的的“田园诗人”,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思想抱负和性格都是在不断转变的,而这些,在他的诗赋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是意气慷慨的。东晋时代,中原沦陷在异族手中,司马氏

2、依靠大族的拥戴,在江南建立政权。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少年陶渊明,意气慷慨想做一番事业。他在《拟古》其八中说: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对古代游侠的向往,也显现出他少年时代慷慨有为的精神。他所向往的,是仗剑远游,游的是国土未沦陷的西面和北面的边疆,有含到边疆去为国家效力的意味。在《杂诗》中他写道“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骞翮”就是高举翅膀,“远翥”就是向远处飞腾。这表明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具

3、有豪情壮志、奋发有为。不仅如此,陶渊明还抱着极高尚的操守和激昂的义愤,想找寻有狭义精神的人。这些情感的产生和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因此,陶渊明对祖上陶侃的歌颂,一定程度上使他具有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雄心。陶渊明在少年时代,意气慷慨,想有所作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爱读书,爱自然景物,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他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4、与子俨等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对园田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游斜川》)在前两个作品中展现了陶渊明对读书的热爱。他的读书

5、,不注意繁琐的考据,注意心得,注意自己的领会。后几个作品则表现了他对家乡自然景物的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年轻的陶渊明没有迎合世俗的性情,而是喜爱山川风物。他家住柴桑,风景优美,在他离家外出做官时,看到官场的黑暗,就想到故乡美丽的山水,因而在《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想念故乡园林的美好,想离开官场。直到他57岁,在《游斜川》诗和序里,还是热烈赞美故乡的景物,可见他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陶渊明少年时代热爱故乡的山水风物,跟他的“猛志逸四海”是统一的,由爱故乡推到爱国,由爱国因而想到为国家建功立业,是很自然的。

6、但是真要替国家建功立业,光有一腔热情还是不行的,需要在朝廷上掌握实权。在讲究门第的时代里,出身高门大族,朝廷和地方便都会请他去做官。可是陶渊明的出身和高门大族是有距离的,因而门第不高只能先做小官,竭力巴结上司,取得信任,才能逐渐掌握实权。但陶渊明的性格和教养是不可能巴结上司的,这就注定他的壮志只能成为空想。他说:“总发抱孤介”,“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戊申岁六岁中遇火》)又说:“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他自己说,年轻时性情就孤独耿介,又说性情刚强,那自然与当时看中门第、钻营奔走的官场合不来。这也表

7、明了陶渊明在开始做官时矛盾的心情,在为官的岁月里,他辞过官,又过些日子出仕,做些小官。他并非没有才能,而是始终在矛盾中挣扎,同自己的内心做斗争。陶渊明首次为官,是他出任江州祭酒,后来陶渊明在《饮酒·畴昔苦长饥》一诗中是这样追述当时的心情: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古时称“三十而立”,“向立年”,将近三十岁,那时陶渊明结了婚,有了孩子,家累重了,因而他去做官只是为了救

8、穷,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的官场风气并不好,这和他心中所想相违背。这样违反自己的心愿做官,不能保持自己的节操,他感到可耻。所以他最后为了保持耿介的操守,遂即辞官回去了,如诗中写道“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陶渊明30岁辞官回家,到36岁又到江陵做官,期间他拒绝江州刺史让他去做主簿的邀请。36岁时,他已有四个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