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ID:32396730

大小:46.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_第1页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_第2页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_第3页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_第4页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诗歌的人文追寻论文陶渊明的诗意人生姓名:耿小双班级:12网络技术3学号:126314105陶渊明的诗意人生【摘要】中国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生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其田园诗文趋于完美富有魅力,可谓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遗世独立的大诗人,博采众长,自铸新词,形成独树一帜的田园诗派。天然的朴素美,平淡自然的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开辟的“平淡自然”风格至今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高峰。【关键词】陶渊明平淡自然田园诗【引言】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

2、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正文】陶渊明,(约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着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

3、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典范,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有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自然诗风。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

4、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渊明的田园所描写的往往是平常极普通的景物,村舍、鸡犬、豆苗,桑麻,但这些平淡无奇的对象一经诗人描写,就充满了奇趣盎然的诗意。因为这其中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格,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如数家珍般地掰着手指说出他地有几亩,屋有几间,树有几种,远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极平常的景物,写

5、得很有趣味。这白描的景物映衬出诗人心灵的晶莹剔透,只有人的心纯净如止水如明镜,自然景物才能最真实,细致入微地被感悟、体会到。这里的诗人已悟得了田园山水的真正品格,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我所喜好的,不是尘世的喧嚣,丽是乡村的纯净.陶渊明的诗语言有枯淡之感,但细细读来便觉淡中有至味.这种淡是由至淳至厚转成至淡,是美的极高境界。诗歌的语言自然得很,不是未经雕琢和锤炼,只是不露痕迹。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这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综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其自然之美就体现在真率而自然,反映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怡情悦性的诗意人生。其实我们知

6、道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就是自然。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饮酒》诗前小序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两段话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更不是为了干人。他的诗都是示志之作,不为时论所拘,没有得失的考虑。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萧统《陶渊明集序》说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黄庭坚说陶诗“不烦绳削而自合”。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

7、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特点。陶渊明在思想上就首先表现出了很强烈的诗意化,他的思想是以老庄思想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来歌颂,这种思想在《桃花源记》中表现的就很突出。陶渊明就活在《桃花源记》的诗意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诗意已经成为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