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

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

ID:12321250

大小:84.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16

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_第1页
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_第2页
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_第3页
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_第4页
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             提要  宗喀巴独特思想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他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他将「名言无自性」规定为应成派区别於自续派的特徵,从而同常见划清了界线,他又在「破与立」的问题上坚持「自宗应有许」的主张,从而同断见划清了界线。他的上述这两方面的看法,是以他对「缘起」学说的理解为基础的。实际上,「缘起」思想正包含著上述两个方面的意义。我们先就这个问题,即在龙树等印度论师的笔下「缘起」二字所包含的意义作讨论,然後再研究宗喀巴是如何看待它的。  缘起思想在原始佛教时代已经存在,它实际

2、上是对佛教三法印或四法印(注1)的一种概括,而十二缘起(注2)则是对三法印或四法印所揭示的原理作实例性的解说。  到龙树的中观时代,缘起思想成为性空理论的基石。我们就来看看龙树对「缘起」的解释。  龙树用来概括「缘起」思想的是《根本中观颂》(mulamadhyamakakarika,bBu-matsa-ba)第二十四品中的所谓「三是偈」(注3):  众缘所生法yahpratitya-samutpadah  我说即是空sunyataintapracaksmahe  亦为是假名Saprajnaptinupadaya30  亦是

3、中道义pratipatsaivamadhyama  称它为「三是偈」是因为这四句中第一句「众缘所生法」实际上是主语,其他三句是三个「是」连接的表语,即是空、是假名、是中道。龙树以「空」和「假」两个方面来概括「缘起」的意义,认为这才是不堕二边的「中道」。  我们先讨论「空」的一面。  在这里龙树用「空」来限定「缘起」的意义,即「缘起」的意思是「空」,而在《回诤论》末尾,龙树更明确说:「空性」与「缘起」对中观道来说是一个意思(ekartham,藏文译作don-gcig)(注4)但在《中论》第二十四品第十九偈中他又认为「缘起」是

4、「空性」的「因」(rgyu-mtshan,nimitta)。───────────────(注1)三法印即指:诸行无常(巴利文:Sabbesankharaanicca)、   诸法无我(巴利文:Sabbedhammaanatta)、一切皆苦(巴利   文:Sabbedukkha)加涅盘寂静(samtainnibbanain)为四法   印。(注2)十二缘起为:1.无明avijja(P.);avidya(Sk.)2.行sakhara   (P.);sainskara(Sk.)3.识vinnana(P.);vijnana(Sk

5、.)4.名   色nama-rupa(P;Sk.)5.六处salayatana(P.)Sad-ayatana(Sk.)   6.触phassa(P.);sparsa(Sk.)7.受vedana(P;Sk.)8.爱   tanha(P.);trsna(Sk.)9.取upadana(P.Sk.)10.有30bhava(P.Sk.)   11.生jati(P.Sk.)12.老死jara-marana(P.Sk.)(注3)霍韬晦先生认为这为这「三是偈」若考订梵文可重新译为:「诸   由缘起者,我说彼为空,此依取施设,此即中道义。」

6、(见霍韬   晦:《佛教的现代智慧》香港,1982,第26页)。由於这「三是   偈」的古译影响较大,我们在这里录出,以下所引龙树言论均   依梵文参照其他译文译出,不再录古译。──以上四句梵文见   mulamadhyamakakarikas,简作MMK,XXIV,18。(注4)SunyatamPratityasamutpadammadhyamampratipadam   ca/ekartham.  无非缘起法,故(yasmattasmad)无非空法。(注5)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缘起的,由於这个原因,一切法才是空的。(注

7、6)不管怎麽说,龙树所使用的「缘起」这个词确实包含著「空」的意义。  龙树还用别的语词表达了「缘起」所具有的「空」的性质,即所谓缘起具有「戏论寂灭」(prapancopasama)的性质。龙树说,「戏论寂灭」的「缘起」概念,是「依戏论而不作戏论」(prapancairaprancitam),因此是「舍离一切见」(Sarva-drsti-prahana),是「破灭言语」(buvrttamabhidhatavyam),是「所见寂灭」(drastavyaupasama)(注307),所以一切不可见,一切不可得,并且「能知与所知」

8、(jnana-jneya)关系,「能诠与所诠」关系(abhidhana-abhidheya)都受到破灭(nivrtta)(注8),「一切所缘都寂灭」(sarva-uplambha-upasama),「心所行(外境)破灭」(nivrttecittagocare),亦即处於无分别(avikalpa,nir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