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ID:12348059

大小:295.50 KB

页数:198页

时间:2018-07-16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_第1页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_第2页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_第3页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_第4页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相关定义1.1、基本理论与概念众所周知,城邦先于国家而存在。城邦的发展或者城邦联盟的产生导致了国家的诞生。因此,国家形象研究离不开城市形象研究。首都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本文所述”抗战时期的中国首都重庆”不是一般理解的单一的行政统辖区域概念,而是一个国家象征。1.2、《时代》周刊封面报道的概念与定位封面报道又被称为封面故事,由《时代》周刊首创:”他们强势处理一条本周最有冲击力、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把这条新闻的题目和照

2、片放在杂志封面的突出位置”,?以独到和震撼的图片和文字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从美国中心主义”出发,美国主流媒介《时代》有着强烈的泛美主义思想。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赫?钦斯曾经说:”鲁斯和他的杂志(《时代》)对于美国人性格的影响,要大于所有教育制度的总和。”②《时代》周刊是美国当前影响最为广泛的三大时事性新闻周刊之一,在其读者群中,美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从事国际政治和科技文化工作的社会高层人士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它对美国精英阶层的看法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时代》的封面由一系列象征符号组成,选题往往定位于代表当时国内外事务、美国社会

3、生活、科技与艺术、文明发展历程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元素4。」《时代》的定位绝不局限于普通人的视角,它将视角从”当事人”身上抽离,以不同政见者代言人的姿态,审视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关于定位,鲁斯有这样的描述:“《时代》周刊感兴趣的不是刊物报道的内容,而是它字里行间能有多少东西进入到读者的思想里。这才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⑤《时代》周刊的编辑们努力做到“金钱不能收买事实的真理;对老的、特别是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对新的,特别是新观念的兴趣。”?因此,通过对《时代》周刊封面报道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一段时期内,美国甚至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关注哪些中国热点

4、话题,其用词、语气倾向以及评价是什么,从而延伸到对中国国家的整体态度。?9?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及内涵分析国家形象概念的界定相对宽泛、多样。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从传播学、国际关系学、软实力和心理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义。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为国家形象定义的主要有徐小鸽[1]、刘继南[2]、张毓强[3]和刘小燕[4]等学者。他们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在经过媒体的传播功能作用下,在他国民众中所呈现的形象。大部分国内学者将国家形象纳入国际关系学或者国际关系学和传播学结合的研究范畴中,着重分析国家形象在国际交往和国家间外交中的作用,力求本国

5、利益最大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有管文虎[5]、孙有中[6]、杨伟芬[7]和李寿源[8]等。王家福和徐萍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自身软权力的表现,他们在著述中将国家形象提升到”国家软权力的最高层次”的地位[9]。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王珏和汪伟民强调”心里过滤机制”对一国的国家形象形成的作用,并强调这种通过过滤形成的形象是一种虚拟的存在[10]。国外学者中,英国政治家布丁(Boulding,K.E.)将国家形象置于国际体系中进行分析,运用表格和公式的形式,解释国家形象的各种构成因素在国际体系中作用的大小,并将其定义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

6、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11]。尼莫(Nimmo)和塞维基(Savage)将形象定义为:人们对客体、事件或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可觉察的大量特征而形成的构想。将国家作为形象的对象,国家形象可定义为一个国家所表现或被认知的特征[12]。11综上看来,本文将国家形象描述为一国国内及他国公众对其内部各方面形成的印象的总和。传媒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形象具有以下特性:相对稳定。一国国家形象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历史积淀,国际社会公众针对一国国家形象形成的观点和看法也会随着

7、时间趋于稳定,基本上不会发生大方向的转变。不断变化。国家形象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一国整体形象的改变。在飞速变化的国际社会中某一方面形象的快速提升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该国国家形象的主体印象,从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的印象。可塑性。现代社会中任何一国都可以按照国家的意愿塑造本国国家形象,同时他国公众也会在意识中形成符合自己意愿的他国国家形象。误读性。在他国公众形成对某一国的国家形象时,必然从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出发,无形中形成了带有主观意识流的他国国家形象,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1.3《时代周刊》上的日本国家形象总括自1991年至2011年,美国《

8、时代周刊》上刊登的日本相关文章有100余篇,范围覆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