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二)教案

古诗两首(二)教案

ID:12423768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古诗两首(二)教案_第1页
古诗两首(二)教案_第2页
古诗两首(二)教案_第3页
古诗两首(二)教案_第4页
古诗两首(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复习已经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⒈小朋友们,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我们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8首古诗(课件出示:10首古诗的题目),还记得吗?来咱们比比谁记得的古诗多。⒉今天又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25古诗两首。这两首都是唐朝著名诗人写的七言绝句。⒊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⒋师小结: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图上画的这位老人叫贺知章,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乡,贺知章80岁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写下了著名的古诗《回乡偶书》。板书课题:回乡偶书(唐)贺知章⒌现在你能说说题

2、目的意思吗?偶书:偶然写下的。      识记“偶”课件出示形近字(藕)师质疑:诗人回到家乡是因为什么才偶然写下了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设计意图: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前课内外背诵过的古诗题目,通过抢答比赛吟诵古诗,其中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观察挂图,通过对诗及作者背景的介绍,使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古诗的情境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做辅垫。)二、朗读古诗,读出韵律⒈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教树叶上的拼音,开始吧!⒉小朋友读好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评价)生:他把鬓

3、毛衰shuai,读成了鬓毛衰cui。师:这个“衰”字,在古时候时读cui,现在,我们把它读shuai衰老的衰。这首古诗里,除了“衰”字,还有几个生字,你都能读准吗?⒊(课件出示)生字、词、句认读:鬓——鬓毛——乡音无改鬓毛衰衰——衰老客——客人何——何处——笑问客从何处来。⒋师:同学们,读古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还应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首古诗有几行?每一行有几个字?师:像这样的古诗,我们叫它“七言绝句”,像这样的“七言绝句”该怎么读呢?⒌听录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指名

4、读,齐读。⒍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还有哪些是“七言绝句”,谁来背背?比比谁背得好。村居(清)高鼎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设计意图:生字的教学仍是我们二年级的重点,多跟生字见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关键。古诗的朗读不同于课文的朗读。它的特殊的结构、文体使它有了特殊的读法,那就是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古诗文体分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其节奏,对他们今后学古诗很有帮助。)三、自主感悟,品读体会⒈小朋友们能正确地朗读古诗,就能够打开理解古诗的大门。自由朗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

5、懂?⒉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⒊全班交流,感悟诗意。学习第一、二行①请大家仔细找一找:在第一行诗中有几对反义词?②一少一老,一小一大,一离一回,整整几十年了,变化大不大呀!从哪儿看出来?③同学们,假如你是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心情会怎样?④品读一、二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⑤指名读、齐读。学习第三、四行①你还知道哪句诗的意思?②小朋友看见了诗人,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哪儿来的?质疑:为什么不认识他呢?③引读师:难怪儿童相见——生:不相识师:笑问客从——生:何处来④小朋友把谁当成了“客”?诗人是客人吗?如果

6、你是诗人,心里会怎么想?⑤分角色演一演:想想,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生(小朋友):老爷爷,请问你是哪里人?从哪儿来呀?生(诗人):小朋友,我也是这里的人,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了,现在终于回来了。⑥品读三、四行:(读出伤心、无奈)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⑦指名读、齐读。⒋教师小结:是啊!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诗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小朋友已经不认识他了,真是感慨万千啊!⒌再读古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自由读、男女赛读。(设计意图:古诗重在诵读,在充分让学生的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少—老、小—大、离—回”三对反义词及“客”字

7、的引导感悟,学生一下子把握整首诗,一切水到渠成。)四、积累背诵,拓展延伸⒈自由背诵⒉引背6⒊完整背⒋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诗人的容颜,但是割不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外积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设计意图:由课内到课外,不为教而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很好的传承下去。)五、学习生字“客、何、音”第二课时一、导入  1.继续学习《古诗两首》,出示李白的画像,这是谁?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

8、(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板书:赠汪伦,强调“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