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

ID:12460721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_第1页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_第2页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_第3页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设计一、课前延伸预习设计:(目的在于了解本课内容的背景和把握本课知识网络。)1、东汉中期后,和交替专政,政治十分黑暗,东汉末年大规模的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出现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2、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重要战役是;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重要战役是。3、220年,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建立吴,后定都建业。预习要求:对预习结果要有明确的检查措施,学生依据课前延伸和课本进行基础知识的预习测试。二、课内探究(一)歌曲导入,目标展示本节课以一首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新课,使学

2、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习的乐趣。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让历史科代表引领大家朗读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2、能够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3、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在自主学习环节,共分三大知识板块。第一板块是:官渡之战;第二板块是:赤壁之战;第三板块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发展生产。提示学生

3、快速浏览教材,完成学案上问题,并在课本上勾划出来,不会的作好标志,以备合作学习时解决。◆知识点一、官渡之战(课本P102-P103第一段小字)战役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奠定了的基础◆知识点二、赤壁之战(课本P103-P104)战役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奠定了________局面的基础◆知识点三、三国鼎立的形成(课本P105-P106)1.三国鼎立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魏蜀吴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蜀国的业兴旺,吴国的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学法指导:学生对照导学案精心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问题,并找出疑难问

4、题,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组内成员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记录,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这些问题。在本环节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在组内交流完成后,提交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设计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各小组讨论交流,尽量人人都要发言,形成统一认识后,在全班集体展示。合作探究题: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最后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中,在

5、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两次战役截然不同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2、欣赏视频,探究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三国”局面的形成与哪一次战役有关?(2)根据课本内容分析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看图说话: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出来?(四)精讲点拨,总结升华思路设计:第1题的处理: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事

6、件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领悟到重大事件给我们的启示,认识到骄兵必败。第2题的处理:声、图、文并茂,再现历史事件,通过学生展示,教师点拨,促使学生向思维深度和广度延伸,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理解国家的局部统一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解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3题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拓展,让学生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五)课堂小结,归纳提升学完本课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小结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自主

7、设计小结的方式)(六)借鉴历史,畅谈感受让学生认识到骄兵必败、战争带来灾难、我们应热爱和平,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等,进行情感教育,实现学史明鉴的目的。(七)复习巩固,检测反馈思路设计:针对教学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测试: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错点,设计题目难易适中。学生做完后,采用抢答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及时点评,反馈结果。1.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曾风靡全国的节目。他所品读的“三国”是指(   )A.夏商周   B.宋元明   C.元明清   D.魏蜀吴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

8、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