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

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

ID:12461924

大小:9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7

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_第1页
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_第2页
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_第3页
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_第4页
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解析庄子哲学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活在两个世界里面。外在是有形可见的,与众人共同组成的世界,内在还有一个自己内心所思、所感的世界。这两个世界之间常有落差现象。  我们曾说过,庄子的建议是由「重外轻内」转向「重内轻外」,最高的目标是「有内无外」。他为此创造许多名词,如「天人」、「神人」、「真人」、「至人?」等。换言之,我们「凡人」正是活在外在世界里面,以它做唯一的存在领域,以致得失成败与喜怒哀乐也因而随人俯仰,活得非常辛苦与不值。  现在,庄子说得更清楚了,叫做「外化而内不化」。「化」字有何指意?这种对外及对内的态度真的可以用来处世,并验证庄子的智慧吗?我们思考此一问题,相

2、信会获得不少启示的。  1、「外化而内不化」的文本  ——  在〈知北游〉中,庄子虚拟一段颜渊与孔子的对话。其文大意如后:  颜渊请教孔子说:「我曾听老师说过:「『不要送往,不要迎来。』请问其中的道理。」  孔子说:「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能随外物变化的人,就是因为内心持守不变。他能安于变化,也能安于不变化。要能安然与变化相顺应,就须合乎分寸。」  他接着说:「圣人与万物相处而不伤害万物,不伤害万物的人,万物也不能伤害他。正因为无所伤害,才能与人相往来。山林啊,原野啊,都能使我欣欣然快乐啊!快

3、乐还未结束,悲哀又接着出现。悲哀与快乐来临时我不能抗拒,离去时我也不能阻止。」  以上这段数据告诉我们庄子的处世秘诀,就是「外化而内不化」。所谓「外化」是说随着外物变化;所谓「内不化」是说对于悲哀与快乐「不要送往也不要迎来」,保持寂然不动的超越态度。  为了说明「外化」,不妨参考儒家的处世哲学。儒家思想的优点是「真诚」要由真诚产生内在的动力,由此要求自己去行善;与此并行的观念是「善」,其意为: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以一句话来说,就是「人性向善」。于是,人生的过程是「择善固执」,最高目标是「止于至善」。既然这一切都环绕着「善」,即人我之

4、合宜关系,所以儒家的「外化」是其理论上无可逃避的要求。在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圣人,而圣人是不可能关起门来成就的。儒家为何要入世,又要淑世,充满忧患意识,对人间常觉有所憾,因而积极从事教育工作与政治活动?这一切如果只是简单理解为「利欲」熏心,那是不正确也不公平的。  既然如此,儒家思想在落实于「外化」时,又采取何种有效策略呢?以孔子与孟子的说法为据,我们可归纳出在「择善」采取行动时的三点考虑。当我与别人(从父母到天下人)来往时,所要求自己的是:  一、内心感受要真诚。  二、对方期许要沟通。  三、社会规范要遵守。  譬如,我与父母相处,应

5、该履行孝道。此时我内心的真诚感受是希望父母因为我的某些作为而快乐。其次,我不能一厢情愿,或者只是行礼如仪,而忽略父母对我的期许。天下人这么做算是孝顺,我同样这么做却未必算是孝顺,因为我的父母有不同于天下人的父母期许。这时要努力与父母沟通,设法寻求共识。再者,我的孝顺行为不可违背社会规范,此所以孟子会认为,舜不可能同时担任天子,又曲意维护他的父亲。他若辞去天子之职,则不妨以儿子的身分去孝顺父亲。  以上三点考虑之间经常会有冲突与矛盾。于是儒家的教育几乎「永无」成功之望。当然,在儒家可以主张真诚为先,但求心安。但是人间多灾多难,忧患无时或息。一

6、旦忽略真诚警觉的心,很容易变得虚应故事,或者用假仁假义来搪塞别人的期许。天下自此更为混乱了。庄子原本并无批判儒家的念头,他只是无法忍受孔子的后学满口仁义道德而言行又不合乎规范,为世间带来各种后遗症啊!  〈天下〉描写庄子时,也谈到他的处世特色:「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意思是:他独自与天地精神(亦即「道」或「造物者」)往来,而不轻视万物,不质问别人的是非,而能与世俗相处。这句话后半段不是「外化」的写照吗?  〈养生主〉说:「安于时机并且顺应变化,哀乐之情就不能进入心中。」这句话先说「外化」,再说「内不化」。两

7、者搭配得宜,才是庄子所肯定的处世之道。我们对「外化」已有初步认识,接着要探讨的是「内不化」,而这显然是个更大的挑战。  2、内在修行  ——  在〈人间世〉中,颜回既有热忱又有理想,主动想去卫国劝谏国君好好照顾百姓。孔子提醒他贸然前往恐有性命之忧。照理说,孔门弟子以颜回的修行最佳,既有学问又有德行,如果连他都成不了事,孔子的教育还有甚么希望呢?  这些当然是庄子所虚拟的故事。接下去的发展如何?颜回提出他的三大法宝:内直(向自然看齐),外曲(向人们看齐),成而上比(处处引用古人之言,向古人看齐)。孔子依然认为不可行。颜回有些绝望了,就请求孔子

8、指点。孔子告诉他要「斋戒」。这不是一般的斋戒(不喝酒吃肉),而是「心斋」。  孔子说:「你心志专一,不要用耳去听,要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耳只能听见声音,心只能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