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

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

ID:12489839

大小: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_第1页
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_第2页
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_第3页
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_第4页
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聂济冬"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在东汉中后期,随着士人个体内心的觉醒,士人从对"六艺"的全面掌握,逐渐转变为侧重于掌握琴,棋,书,画等艺术性科目,而且"六艺"的礼仪功能逐渐被其中蕴涵的娱乐性,游戏性,抒情性等审美特质消解.带有审美特质的士人游艺活动增多,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游艺已成为东汉中后期士林的一种时髦风气.一,东汉士人的才艺特征东汉士人对琴,棋,书,画,舞等各类艺术十分喜爱,从费振刚等先《全汉中就可以找

2、出:傅毅的《舞赋》,《琴赋》,袁安《夜酣赋》,鳓,张衡赌尤》,马融((长笛贝武=》,受武》,((围棋受武》,((樗蒲,,侯谨((筝贝武》,蔡邕觯棋,觯琴,《矩豆人贝武=》,师,郦炎俑嘞,阮璃((筝鳓,王粲棋,(般壶贝武=》,((j单棋贝武》,丁,曹植的《乐舞赋》.这类赋占到了同书所辑的东汉赋作篇数的9.7%.从赋的种类和数量来看,东汉游艺赋明显超过了西汉此类赋文.当时的士人还为各类文具,乐器,棋作过铭,如李尤的《印铭》,墨铭》,《钟簏铭》,《琴铭》,《笛铭》,《围棋铭》等.东汉游艺文学作品的增多应该是

3、建立在东汉士人对才艺精通的基础上的.东汉士人对艺术的喜爱是随心所欲,无功利色彩的.艺术在东汉正统观念里为雕虫小技,不能匡国理政,"且草书之人,盖技艺之细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徵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民俗研究2008.3徒善字既不达于政,而拙草亦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11东汉除灵帝为对抗士大夫的力量而开设鸿都门学收纳善书之人以外,并未有为艺术开科设制的定规,但士人却并不以艺术求取功名利禄,只是从个人喜好的角度出发,对艺术异常喜爱,投入.东汉时人们

4、对书法的修习几乎于痴迷疯狂."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馀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划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他们的痴迷程度,不仅是不在意衣服被污,而且到了"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仍不停顿的境地.不仅东汉士人个体对艺术是热爱和投入的,社会上也逐渐形成了迷恋艺术的风气,张超"善于草书,妙绝时人,世共传之".赵壹E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风气,"余

5、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颜,生之徒,竞术的喜爱还娱自乐,陵山中,抒以位上有本质徐璜,左倌可推脱的,士人也要表明心志.曹操欲羞辱祢衡,使祢衡击鼓,"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日:'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日:'诺.'于是先解相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日:'本欲辱衡,衡反辱孤"'.s初唐李纲向太子上谏书时说得更明白,"故魏武使祢衡击鼓,衡先解朝服,露体而击之,云:'不敢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衣也."虽然两段话一个是说祢

6、衡被动脱伶衣,另一个是说他主动脱伶衣,但都是说士人服伶人衣服是羞辱的事情.在东汉,艺术逐渐成为士人修身养性的媒介,而非工匠手中的谋生技术,这使21O东汉士人的游艺风气艺术创作渐渐脱离了实用性,功利性目的.西汉对书法的最高标准便是书体端正.东汉书法已非只是实用而已,此时讲究字形的变化多端,开始作审美性的把握.而且在东汉时绘画就开始追求象外之旨,意外之韵,"刘褒,汉桓帝时人.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从平面图上感觉出画意,反映了东汉时,对神韵的追求已远远超过了真实性的审美把握.另外

7、,还应注意的是,东汉不少女子也同样精通才艺.循汉书》中说和帝阴皇后"善书艺".苟采,颖川苟爽之女,"聪敏有才艺".皇甫规的妻子"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她的公文和书法让男子也非常敬佩.蔡邕之女蔡琰更神奇,她能听音辨事,琰别f日:"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岁,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日:第四弦,邕日:偶得之矣.琰日: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士人对才艺的喜爱是深入和广泛的,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生活,并游艺的社会

8、风气,这表明艺术的审美特性开始被挖掘.二,东汉士人对六艺的改造"六艺"是古代儒家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东汉时,士人仍习六艺,四川德的画像砖中就有习射图,画面是两个戴冠穿长袍的士人,一个正欲拉弓射箭个在旁拿弓箭观看.但士人的爱好逐渐从传统"六艺",转变为对琴,棋,方面的偏好.不仅内容发生变化,功能也发生变化,"六艺"是服务于政治的,是在儒家礼乐制度下的技能,与后世的艺术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正是在东汉时,随着士人对艺术的喜爱和游戏心理的加重,逐渐增大的.(一)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