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

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

ID:29036120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_第1页
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_第2页
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_第3页
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_第4页
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汉名士郭林宗心态素描——兼及东汉士人的情感认同(长江学术投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汉名士郭泰出处去就的考量——兼论士人的情感认同任群英路伟摘要:东汉名士郭泰声名耸动士林,却徘徊于传统价值观与险恶现实的矛盾之中,所选择的人生之路——不仕不隐,表明其救世的热望与“天之将废”无可救药的悲哀。透过郭泰出处去就的人生选择以及士阶层对其所持的情感认同,可进一步了解党锢之祸前后士人在艰难生存处境下表现出来的矛盾心态和士林阶层分化的情况。关键词:郭泰;人生选择;矛盾心态;士林影响郭泰,字林宗,生活在东汉顺帝、桓帝年间,他既非达官又非显宦,却出人意料地获得朝野士人的一片盛赞之声,可谓风光至极。让我

2、们来看历史定格下来的几个片断:场景一,郭泰从洛阳返乡时,衣冠诸儒送行到黄河边,数千辆车云集在渡口,大名士李膺亲自陪同林宗乘船渡河,“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范晔:《后汉书》(点校本)第2225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像神仙一样究竟是一副什么样子呢?郭泰和李膺都是长相俊美飘逸不群的人,他们气度雍容,风神俊朗,褒衣博带,远远望去如飘飘凌云的神仙,这种风度让几千个送行的男人站在河边赞叹不已,为之着迷。场景二,郭泰游走郡国,于陈梁间行遇雨,风吹过处,拂起他头巾的一角,时人见状,争相仿效,折巾一角,以为“林宗

3、巾”。郭泰那超凡脱俗的容止,不经意间的潇洒神采,竟然又征服了士林,引领流行时尚,成了众多士人追捧崇拜倾心仿效的偶像。场景三,建宁二年正月(公元169年),郭泰病卒于家中,四方之士闻迅后赶来会葬,千余人不顾路途遥远,不惜破费资财,浩浩荡荡地朝着郭泰的家乡太原介休行进,以至于“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途,盖有万数来赴。”同上,第2227页。在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的时代,成千上万人自发地组织如此隆重的吊唁活动,可见丧主在当时士人心目中高崇的地位。郭泰生前以容貌风度让士林为

4、之倾倒,死后有四方同好之人为之树碑表墓,这位名士到底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让他在士林获得如此崇高的声誉?论家世,郭泰出身贫贱,无门第家资可以称引;论官爵,郭泰拒绝了所有的举荐和辟召,终生未仕,至死都是一个处士;论学问,郭泰虽博通坟典,教授门徒,但也未能超出马融、郑玄等硕儒;论个人魅力,郭泰身长八尺,容貌魁梧,风神俊朗,善谈论,美音制,有一定名望,然而仅凭外貌风度也不足以让整个士林为之侧目。梳理史料可知,郭泰平生所做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大事,一是成为洛阳三万太学生的领袖,以清议干政的形式发挥了舆论导向作

5、用。二是性明知人,善于品评人物,言不虚发,朝野士人无不赞叹他独到的眼光。郭泰主要就是凭这两点驰誉当世并获得极高声望的。按常理有高名清才的郭泰本可以居官为宦,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优秀士大夫,然而奇怪的是他却在赫赫盛名之下绝意仕进。郭泰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选择?这样的人生选择折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郭泰这种心态对士林又有何影响?搞清楚郭泰这一个案,可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党锢之祸前后士人的生存处境以及士阶层分化的情况。一郭泰最初的人生也是朝着自己的理想之路进发的,母亲让他到县衙当差谋生,志在高远的林宗却以“大丈夫焉能

6、处斗屑之役”激励自己,不愿庸碌一生,而是踏上求师问学的道路,远赴河南成皋拜大儒屈伯彦为师学习,虽然生活贫苦,并日而食,林宗却不改其乐,勤奋苦读三年,遂博通坟典。学成后的郭泰并未回州郡做官,周游各地后又到洛阳太学,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寻找机遇。郭泰逗留京城期间结识了“谈辞如云”的太学生符融,符融对他高雅冲和的气质赞不绝口,遂将他介绍给自己的老师李膺,士林领袖李膺对郭泰很是青睐,认为平生所识之士未有如林宗者,此言一出,郭泰成了洛阳城中的风云人物,受到士林的追捧,“泰名显,士争归之,载刺常盈车。”范晔:《后汉书

7、》(点校本)第2227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这机缘正应了洛阳士人传说的“登龙门”语《后汉书》卷六十七《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第2195页。。这一切对于步入社会而又无家世背景的郭泰是绝好的政治资本,然而郭泰却并未籍盛名入仕,相反他拒绝了朝廷三公的征召和州郡的举荐,“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邓安生:《蔡邕集编年校注•郭有道林宗碑》第14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友人劝他就召,他也一一婉言谢绝。按理征召他

8、出来做官的司徒黄琼,无论官职人品声名才能,都算得是正直有为的士大夫,此时年轻的郭泰也不曾受过任何的打击挫折,要心灰意冷厌倦弃世。但郭泰最终还是选择了“优游卒岁”的人生道路,这一选择似乎与他当初的高远之志相悖,与他交接政要名人的用世之志相违。郭泰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对东汉王朝的腐朽本质已经有了非常冷静、深刻的认识。郭泰深感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宦官政治日趋黑暗,王朝大厦将倾,这种大局难以扭转。故在拒绝黄琼等人的举荐,谢绝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