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

ID:12493379

大小:1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7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_第1页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_第2页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_第3页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_第4页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例析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057650)张志雷13673101527一、【图表题】  【解题方法】:  图表题的基本解题要求是“三看两比一小结”:  “三看”即一看标题,二看表项,三看备注,标题反映了解题的中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基本的解题知识点;  “两比”:一纵比,即比较出每个要素的历史变化,比较时切记“拐点”,二横比,即比较不同信息要素之间的关系,注意要比较出量的关系(高于或低于等等)和定性的比较(尤其是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等);一定要用概括性的语言

2、准确地把比较对象发生的变化写出来,不能照抄表格中的数据,  “小结”:比较后要概括出一个基本结论。不能忘了回答说明了什么本质。  例题1、(2010江苏卷)34.材料一: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哪些信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学生从图表数据中获得经济现象的认识。解答第(1)要按照图表1、图表2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逐一分析。在组织具体答案中要确认表头阐述的内容不变。围绕主题展开。具体要看数据的变化情况

3、。此外,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常识。这一点得分不容易。【答案参考】(1)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例题2、(2010安徽卷)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

4、问题的能力。作答表格题要求对表格元素(标题、表体、注等)做充分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设问的要求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本题切入点小,设问指向明确,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考生能否从表格中分析出城镇居民的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答案参考】(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

5、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二、【体现型、反映型】  【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最后加上时政语言。“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

6、信息要全面把握,还有对知识点把握要全面和准确。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例题1】  (2010四川卷)39.材料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

7、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

8、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6)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科学发展观在该市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得到贯彻落实的。答案:(6)①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该市通过“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等措施,以实现城乡又好又快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