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评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ID:12512286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评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_第1页
评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_第2页
评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_第3页
资源描述:

《评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摘要】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适应、人格发展四个部分。其理论有贡献也有局限性,为后期人格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人格理论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适应人格发展本我自我超我前意识潜意识泛性论人格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人格即一个人的社会吸引力”是很片面的,通常,研究者是以奥尔波特的定义为标准的,即“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也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理论学家和研究者在对于人格

2、的研究中产生了六个流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流派就是其中之一。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作为精神分析学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他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四个部分。1.1人格结构:起初,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潜意识系统和前意识系统,前意识是在意识的表面下,而潜意识则是人格最深处的活动。但他很快就发现了这种以潜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模型的不足,因此又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结构模式。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

3、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自我,是个体出生後,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当本我的需求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时,就需要顺应并从现实中学习以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形成的,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1.2人格动力:这是弗洛伊德将物理学的动力学引入心理学的结果。他提出两种本能:生的本能

4、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是指个体追求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一种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与生的本能相对应的就是死的本能,这是一种返无机状态的本能,是一种毁灭生命的欲望,表现为恨和对生命的破坏。1.3人格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因此,人格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性的发展而展开的。为此,他提出了力比多原理,认为力比多是一种贮藏在本我里的心理能量,尤其是性本能的能量,驱使个体去寻求快感。此外,弗洛伊德还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口唇期,这一时期个体由本我驱使,获得快感的中

5、心在口唇部位,婴儿多通过吃喝获得快感。第二个阶段是肛门期,这时自我正从本我中分化出来,获得快感的中心为肛门,儿童主要通过对粪便的保留和排泄获得快感,而且这也是一个与父母进行意志竞赛并坚持自我控制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性器期,此时的性张力集中在生殖器区域,对此,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厄勒克屈拉情结(恋父情结),这个时期也是超我形成的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潜伏期,大约为6岁~12岁期间,此时的力比多冲动处于潜伏状态,性欲被其他欲望替代,自我和超我获得较大发展。第五个时期是生殖期,约为12~2

6、0岁,早先的性本能已被自我性欲支配,这个时期还奠定了人的行为模式,使人成为成熟的个体。1.4人格适应: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而解决焦虑的非理性方法就是自我防御系统。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这三种焦虑的根源则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所谓焦虑就是有人格不适应而引发的,是个体对外部世界、本我、超我的软弱。它反映了人格结构诸系统之间的不适应状态,自我无力同时满足内部和外部的需要,那么,人格结构系统便不能处于和谐、平衡的稳定状态,于是便濒临

7、危险的境地。而且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对付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的危险,他提出防御机构分为:压抑、压制、否认、移置、升华、退行、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理智化、抵消、妥协达成等。2简评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是第一个被认可的人格理论家,是精神分析学之父,他的人格理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理论。无论是新精神分析学派还是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规模庞大、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见解奇特,但对其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定论。从

8、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应实事求是,一分为二。2.1贡献:首先,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传统心理学把心理和意识等同起来,而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层次应包括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其次,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对性的研究,也冲击了传统的、陈旧的性观念,使人们对性的问题不再感到神秘,促进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