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ID:12523598

大小:5.51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7-17

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_第1页
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_第2页
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_第3页
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_第4页
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三、李尔中国公司概况(-)李尔公司基本情况介绍李尔(Lear)公司成立于1917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世界500强美资公司,总部设立在美国密歇根州。公司最初为航空业和汽车业提供煙接、冲压金属件及组装、接管等服务。经过近100年发展,已成为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是最大的汽车内饰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李尔在全球35个国家拥有330个机构,包括280多个组装厂、6家全球研发中心,员工总数超过150000人,分支机构图8。全球主要客户包括:通用、福特、保时捷、奔驰、奥迪、宝

2、马、雪佛兰等,提供产品及服务覆盖汽车座椅系统、汽车电器系统以及车载电子系统。1993年李尔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成立上海代表处;2005年成立李尔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该分公司作为李尔亚太总部,以亚太区财务中心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为主要业务。近年来,公司采用独资与合资模式,在上海、北京等16个城市,建立了20家座椅生产中心、7个汽车电子电器生产工厂及研发中心。(二)李尔公司经营现状描述1、财务状况分析参看李尔公司近年财务数据,详见图9、图10、表3,其主营业务盈利稳中有升。李尔公司全球2009年销售额

3、97亿美元,2012年上升到146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41亿元,第二季度为41.1美元。特别是2013年第二季度亚洲地区营业收入7.05亿美金,同比上升15%。主营业务利润、每股净利润及现金流也稳步增加,市场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2年底李尔现金流达14亿美元。由于公司严格财务制度和优势客户资源,保障了销售款项的良好回收,坏账率不超过1%。销售业绩、股票分红和现金流也稳步增加同时,各项财务指标也呈显良性状态,这说明李尔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区域的销售势态非常不错,公司成长和发展潜力较大总体盈

4、利状况良好,可保障公司在2013-2015年期间新项目的投资。2、组织机构状况分析李尔中国组织结构较为复杂,采用典型矩阵式管理体系。全球架构上看,纵向采用以地理区域划分方式,分为北美、欧洲、亚太、南美四个区域。横向以财务、研发、运营和人事四大主要机构加上其他部门共同组成。中国电子电器业务位于亚太区管理之下,亚太总部设置于上海。中国区域主要分为东区、南区、北区及中区,每个区域设区域运营总监。中国区总监位于上海总部,领导四大区域总监。国内各区域内工厂、研发中心设总经理及相关部门,其总经理汇报给区域运营总监。各

5、工厂采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其职能部门得到总部横向职能部门支撑,详见图11。其优点是:成本较低、结构不重叠。支撑部门与各区信息传递迅速、准确,对于客户需求有较快决策和响应速度,可根据不同区域客户需求做出相应灵活调整。但不足之处是总部各职能部门由于要支撑四区,所以相关人员素质较高,一般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型工程师担任,员工负担较重及人员流动影响相关支撑领域。总的来说,李尔采用矩阵式管理体系具有低运营成本、结构组织不重复、高效和有利于全球资源共享的优点。(三)李尔中国面临的问题1、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不清晰公司从

6、2007年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但没有明确后续发展战略目标,对是否继续开展相关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研发仍不明朗。虽然管理层认可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但缺乏明确的公司层、业务层和职能层的战略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指导、规划及相关业务的开展和职能部门工作部署。2、现有新能源电子产品成本过高公司现有新能源混合动力产品,由于产品线单一、非规模经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总成本比较主要竞争对手没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低端产品方面,李尔中国现阶段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大量低端市场被其他竞争对手蚕食。其

7、主要原因缘于市场需求分析不足,内部开发、生产、制造成本过高,且还是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导致。3、公司后续发展乏力公司在传统汽车电子研发、市场推广和生产领域有世界级领先经验,混动和纯动车产品开发乏力:第一,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种类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产品;第二,现有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时间只有5年,相对混动及纯电动关键技术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2012至2013年间,没有看到更多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推出,研发和产品线的连续性有待考证。四、李尔中国内外部环境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1、全球汽车新能源产业背景美国能源信息

8、署发布2005-2030年国际能源展望,预期全球能源市场消耗量会增加50%。中国是石油消耗和进口大国,对石油进口依赖超过50%,总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石油总消耗数据显示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见图12。中国海关数据预计中国将在2013-2014年,石油进口总量超越美国。麦肯锡也发布报告称,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汽车消费市场从而超过美国。因此,调整汽车工业及发展方向,转型为低能源消耗的新能源汽车就成为国家战略。另据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