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考察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考察心得体会)

ID:12548047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考察心得体会)_第1页
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考察心得体会)_第2页
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考察心得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考察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赴江苏省教育考察心得体会兵团农六师芳草湖总场中学阎卫健按照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培训部的要求,我们兵团第40期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于2011年4月17日——5月2日赴江苏省进行教育考察,经过5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我们全体学员安全抵达江苏省南京市,大家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激动。2011年4月18日上午,在江苏省教育学院,我们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跟岗培训的注意事项。下午我们被分成5组,奔赴扬州市和淮安市的5所学校进行跟岗培训。我和曹天明、叶捷玲、杜建来被分到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在

2、来之前我已经通过互联网大致了解了这个中学,该校是一所公办和民办组成的教育实体,属于完全中学,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和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省最高级),现有122个教学班,440余名教师,6200多名学生。当我们来到校门口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高大、气派的大门,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中学的校门,接待我们的是该校朱大新副校长,人很消瘦,但透着精明和干练。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参观了校园,观看了大课间操,并分别和该校校长、教育教学部主任和年级主任进行了座谈,同时进入课堂听课与老师交流。一直以来,我对中学新课程改革有很多困惑,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

3、是考察该校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3好的想法和做法。我的第一步是走进他们的课堂,想亲身感受新课改给师生们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便于全面了解情况,我分别听了初三(13)班陈斌老师和高一(7)班韩丽老师的历史课(我的专业是历史),在进入课堂之前,我的内心中充满着期待,我想他们的课堂肯定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老师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学生充满智慧、意气风发;课堂讨论热烈、气氛活跃,然而两节课听下来,我有些失落,两位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基本上还可以,学生上课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活跃,他们的课堂和我们的课堂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想想我们

4、的老师在这里,在这样的学校也完全能够胜任,我的心有些凉了,心中感叹中国的新课程改革该走向何方呢?自己曾经的踌躇满志被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在我百无聊赖中,偶然发现他们的课堂和我校的课堂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每节课都在使用导学案和课时练习(以试卷的形式下发),这不是哪一个班在使用而是全校每一个老师都在使用,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在和该校高一年级主任马俊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邗江中学的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情况。据马老师说,在新课程改革到来之前,该校组织骨干教师,在推翻原来一切教学资料的前提下,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地改造——编制导学案,使课程问题化,

5、问题层次化,通过学生使用导学案,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为配合导学案的实施,该校还提出“课堂教学重心前置”的思想,就是通过导学案,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在上课前暴露、展现,也就是“先学后教”,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3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大部分时间指导分组讨论,展示已预习的“导学案”,同学之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同学来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老师个别指导。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对一些重要的结论和规律要再强调,对一些学生易混淆点、疑难点要再辨析,对一些知识可拓宽、加深和提升。同时建议学生的导学案用双色

6、笔完成,学生预习时可用黑色或蓝色笔填写导学案,课堂上再用红色笔修改导学案。在课上,还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当堂练习,课外尽可能少留或不留作业。这样就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这对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该校的导学案也是在逐步推行和摸索过程,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突破口。虽然目前邗江中学的实施还不够理想,但我深切地感受到全体老师的孜孜探索,我深表钦佩。在离开邗中之前,邗中领导毫不保留地把他们的管理资

7、料,特别是高一年级的导学案拷给了我们,这令我们非常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邗中教育同仁的博大胸怀。此时,我心潮澎湃,对新课程改革又充满了信心,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只要敢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愿和所有教育同仁携手同行。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