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

ID:12561511

大小:4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上传者:U-4187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_第1页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_第2页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_第3页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_第4页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双塔区育红小学 杨金霞【内容提要】在社会现象的驱动,教育理念的反思中我们进行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其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的快乐。经过研究,发现策略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唤醒包括:1、在活动中教学2、在亲历中体验3、在情景中学习(二)激励包括:1记分2、激励评语(三)发展包括:1、把握人文精点2、实现平等对话。【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一、背景意义(一)社会现象的驱动2001年11月初,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凯钦因为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2000年8月,因家境贫寒产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轨自杀。1996年9 月6日,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河北省鸡泽县一小学五年级男生服农药自杀。这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湖南衡阳一名初中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毒死亲生父母……近几年来,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宝贵的生命。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展开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二)教育理念的反思过去我们对语文课的认识总是停留“思想性”、“道德性”上,忽视了其中对人多元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及其人格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只能停留在机械的教条的认识中,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僵化的方法,强灌给学生一些高尚的极富政治色彩的道德或思想标签,从而使学生接受了缺乏精神情感血肉的政治钢筋。在这样的传统教学中,我们把握的是片面而僵硬的政治性、思想性,重视文章的“中心思想” ,忽视其中的人文精神以及文中的真切动人的“人文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二课题概述(一)概念界定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没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语文教学,无论是文本,还是学生、教师,都是最富生命意义的,因此最能也最应该张扬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使生本教学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与完善。语文可以看成是学生生命的“营养”,语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生命历程。构成语文生命的基本要素是知识、能力、情感,那么语文教学就要研究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必然联系。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但是,有些内容如果教师不去强调,学生有可能一生都不会意识到。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落实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二)研究内容1、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门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是学生认识到生命之可贵。此外,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医院太平见与遗体接触,同时被告知,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贱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虽然没有这样重视生命教育,也没有开设专门课程进行教育,但是,在语文学科中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课文反映亲情的可贵,如《麻雀》描述的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懂得母爱懂得伟大。在如《嘱咐》一课通过母亲无声的嘱咐,让学生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品德和伟大的母爱。这些课文都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谢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的亲人。爱惜生命、呵护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麻烦。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地与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是现在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说,现在的还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常常为一点点小事弄得面红耳赤,甚至出手伤人。经济条件好了,可学生却越来越小气了,借一支铅笔,借一本字典,借一支彩色笔都很困难。这话一点不错,我亲眼目睹我们班一位同学因借不到绳子跳绳,急得在一边流泪。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的感情却越来越贫乏了,快乐也越来越少了。比如《草船借箭》在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不要像周瑜那样因妒忌加害于人,同学之间要以诚相待。再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让学生感受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厚情谊,号召同学们要互相帮助,要乐于助人。 3、感悟师情——体会生命的博大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说:“我尊重亚里士多德如生身之父,因为如果说我的生命属于父亲,那么赋予生命价值的所有一切都属于亚里士多德。”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老师,您以灵魂的芳香熏陶着我们,以人格的魅力感召着我们,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而且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往往在我们迷失了人生的道路时,是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往往在我们失落自卑的时候,是老师给了我们奋力拼搏的勇气!我们要感谢老师,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一切。一定要牢记老师的每一句话,让劳累多年的老师不为我们操心,让为我们而付出很多的老师得到回报,那就是学生优秀的品格和优异的成绩!”老师是给予我们知识的人,是给予我们打开知识宝库钥匙的人。许多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非常注重感谢老师如可文《这是我小学的老师》讲的。在比如《老师领进门》讲的也是著名文学家不忘老师的启蒙教育。这样的课文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感谢师长。教育他们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尊敬老师,不给老师添麻烦,为老师擦黑板,给老师倒茶等。尤其是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回报老师的教导。 (三)研究的目标1、让学生学会感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情感能陶冶人的爱心。学生美好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发奋图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感动的意义。有个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道:“人在世上,要学会感激,要感激父母养育了你,感激社会接纳了你,感激上天锻炼了你。只有心存感激,心存感动,才能不断成长和成熟。当我们知道什么叫感动的时候,我们也就长大了。”感动是心灵觉醒的前兆,是生命燃烧的火种,在感动中教育,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人格,陶冶性灵。从某种意义上说,感动就是教育的真谛。 2、让学生学有思想。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想让学生学有思想就是教会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勤奋上进的学习作风,善良友爱的处世原则,真诚守信的为人之道…… 3、让学生学出意义。理解生命的意义,要注重生命的过程。我很喜欢《沙原隐泉》中的一段话:“爬,不为那山顶,只为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最后到达什么地方,只为了已经耗下的生命;爬,站在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爬,只管爬。”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攀爬的过程,是站在今天的自我的顶端向明天的自我的顶端进步的过程。我总难忘传说中的荆棘鸟,用剧痛和生命换得一次生命的绝唱,让人们知道只有磨难与苦痛才能造就辉煌的生命过程。4、让学生学得快乐。 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惟有孩子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绞着手指低头服罪,是咬着笔头面纸书过,是噙着眼泪当众自毁……那还有什么启啶的索,还有什么鼓风的帆,还有什么定向的舵?还有什么健康?什么快乐,什么自信,什么向上可言?精神生活理应成为校园生活的核心,现代教育必须凸现“生命观”。激励发展唤醒 三实施过程如:三年级作文片断训练《第一次××》,有位学生写他第一次买菜,结果却因没有找钱而挨妈妈骂的事,他在作文中写道:今后,我再也不去买菜了!教师看了之后在评语中写道:第一次买菜,忘了找钱是很正常的事,失败总是有的,再向妈妈要求去买一次菜,相信肯定能做好的,试一试,好吗?这位学生在第二周日记中说,他真的又去买了一次菜,这一次妈妈还表扬了他呢!老师又在评语中鼓励他把作文给妈妈看看。果然,妈妈看了之后也很有感触,特地给老师打了个感谢电话,感谢老师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多的。下面是一些作文评语参考你阅读广泛,积累了大量的词句。因而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情时,能用贴切的词形象地表达出来。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高兴。只要继续努力。你的作家梦定会圆。 你的课外生活真精彩,从你的文中老师知道你是个好棋手。不但棋艺好,棋风更好。什么时间也跟你学一招。再学几年,去参加象棋大赛,一定会拿奖的。你写的校园一角真美。那花、那草、那树、那长廊无不包含着无比喜爱之情。你是个会观察、会生活的人,老师、同学都欣赏你!你越来越棒了!你的作文真使我大开了眼界。你妈妈人美心更美,她对病人满腔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也为你有这样的好妈妈而感到骄傲!看了你的游览作文,仿佛身临其境。那两层楼高的长颈鹿你写得栩栩如生,那憨憨的大熊猫,机灵的小猴,狡猾的狐狸跃然纸上,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大享受。继续努力,你的文章是我们的最爱。【发展】学生是正在发展着的人,他们有一个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过程,学生一生都在发展着。在发展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是一个很完整的人,教师应该承认并容纳学生的不足。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则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肯定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所做出的一切贡献,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出的一切结论,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 策略一:把握人文精点对白正确把握文本中的人文精点,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人性需求出发,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对话桥梁和结合点,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传承人文精神。《小音乐家扬科》片断:师:《小音乐家扬科》是大家爱读的一个故事,小扬科的命运你们也十分同情,可是读过这个故事后,留在你记忆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生:他热爱音乐,胜过爱他的生命。生:他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大自然的音乐。生:扬科那双眼睛。师:很好!从扬科爱音乐中我们懂得了他具有伟大的音乐天赋,而他那双眼睛也真的让我们浮想联翩,让我们细细地品一品文中关于那双眼睛的描述。 ……师:品读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扬科的眼睛其实就是他的命运写照。 生:从扬科的眼睛中我们既为他高兴,也为他惋惜…… 生:看到扬科的眼睛我仿佛感到扬科就在我们眼前,我好想与他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也好想伸出我的手帮他一下!生:我能想像扬科在田野里、小河边享受音乐时那种快乐的眼神,我希望他永远这样快乐,虽然他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也曾经是快乐的。反思: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一个音乐神童的理解和同情和对不平社会的愤慨,而这一份情感又是那么的真实感人。这是因为扬科的眼神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人性,唤起了他们同情弱者,珍惜生命的人文关怀,这是一种来自于学生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在同一册教材中的《月光曲》中盲姑娘的那双眼睛不也反映了她丰富的精神世界吗?《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爱春天的荠菜》不也有相似的人文精点吗? 策略二:实现师生平等对话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常会问自己,怎么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共享语文学习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师对自己角色有了正确的定位,蹲下身来,树立课堂上教师始终是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才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现我们教学的智慧。 如:十一册语文《老师领进门》片段 师: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地方都写到我听得入迷了,请你圈出来,仔细体会一下。(学生读书,圈划。) 师:请与你的同桌一起交流一下。 同桌学生交流。班级交流:生:我从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的回忆。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制出意义和责任,找到“充实”——这便是他的“意义治疗法”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应当来一些“意义治疗法”。这种治疗,其实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的善根,能够让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快乐成长。策略一:在活动中教学让学生学会感动我从亲情教育入手做“专题式语文学习”步骤如下:作文讲评观察练习会话练习作品赏析会会话会作品赏析: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从音乐、书画、摄影、古诗词、影视等艺术作品中选取一类,大量搜集这类艺术中关于亲情的作品。如电影《少年犯》、《妈妈再爱我一次》;古诗《游子吟》等。会话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和父母作一席谈,听听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期望与叮咛,并做简要记录,要求所有学生发表随感,做课堂口头交流。观察练习:所有学生当堂做一次父母亲的肖像描写;回家仔细观察父亲或母亲,做一次肖像描写;向父母要他们结婚或年轻时的照片,做一次肖像描写。把三次肖像做一个比较,以书面形式发表随想。作文讲评:安排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策略二:在亲历中体验1.采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了解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辛苦付出的小故事,把最感人的故事记下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如一张贺卡,一杯清茶,一封书信,一张亲情小报,陪母亲逛逛街,给爷爷捶捶背等等。策略三:在情境中学习 在语文课中创设一种优化场景,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强调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真切感,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使情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主体,由获得美感而形成美的体验,理解没的实质,形成审美意识,是请在理中,情理交融。如《月光曲》片段: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对贝多芬的认识吗?生:贝多芬是德国人。生:他是一位音乐家。生:他有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非常出名。师:你们想听听这首闻名世界的曲子吗?(播放《月光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师: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一起了解这首世界名曲诞生的故事。反思:创设情景,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伊始就将音乐融入课堂,借助音乐形象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曲调未成先有情”为整节课的情感定下基事调,同时又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激励并不是对孩子的同情,而是对每个孩子都平等相待,为每个人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觉得作为成功者的刺激和吸引力,这样他们才会追求成功,进而取得成功。孩子毕竟不同于大人,适当的批评当让需要,但孩子很容易自卑,当他们发现自己总在别人后头,奖励、表扬都属于别人时,他们回失落甚至放弃,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回有闪光点,只要及时发掘出来,适时给予肯定、鼓励,就能成为他们进步的原动力。策略一:记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同学们喜欢上语文课才能完成预设的目标。为此我采各种方法“刺激”学生,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亢奋状态。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记分。 上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写上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一看到这个同学们马上表现出兴奋的表情,甚至跃跃欲试。因为他们的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有感情的朗读都会得到10分,记录在黑板上。并且,在小组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分数得的最多,更会表扬为小组得分最多的同学。几乎每次到了下课时间,同学们还争先恐后,想一展风采。策略二:激励的评语在每一次的作文批改中、日记中、甚至是普通的语文作业本中老师有意识地留下几句激励式的评语,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事实证明,小学生非常喜欢激励式的评语,学生说:“读老师的评语,就像妈妈抚摩我的头的感觉。”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看出我听得入迷,听得入了迷是直接写了,“恍如身临其境”是我好像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也可以看出。 师:对这一句还有什么理解,请补充。 生:“恍如身临其境”可以看出作者好像就是其中的小孩儿了,进入故事中去了。师:能用“我就好像是那个小孩儿……”具体说说“恍如身临其境”吗?生思考,交流。(交流五六名学生,比课例1的交流更生动,具体内容略。)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我听得入了迷?生:我从“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可以看出,田老师都已经不讲了,我却沉浸在故事中,人也在发呆。师:发呆原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是指我入迷的程度深,似乎走进了故事中的境地。继续交流。生:我还从“直到……才”看出,因为“直到……才”是过了很长的时间,我进入故事情境的时间很长。 生:我从“惊醒”可以看出,“惊醒”好像是从睡梦中突然醒来,文中的我听田老师讲故事入了迷,好像是做了一个梦。师:确实听得出神了!生:我还从“捅”看出,“捅”是用力碰了一下,一般轻些的动作我还不会惊醒呢!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对“我”听田老师讲课入了迷体会得真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戛然而止”是什么意思?生:“戛然而止”就是突然间就停止了。 生: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了呢?生:因为下课时间到了。(众笑) 生:课文为什么要写我听得这么入迷? 生:从我的入迷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生:只有我听得入迷了,我幼小的心田才会播下文学的种子。师:确实如此,请同学们把这一段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有滋有味地读 反思:教师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充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深入文本思考,"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境",并与同伴交流,共同体验、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再一次实现平等对话。学生在对话中,在对文本的反复琢磨中,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身心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松懈的状态下,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热烈,富有灵性的言语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可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才能放开学生思维的束缚,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四注意问题(一)激励要注意“度”的把握有首诗说得好:“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太足了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的太多了就成了伤害。”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他几可能给学生带来活力与激情、亢奋与向上,有可能成为学生自尊放大、人格扭曲的温床。因此,激励教育必须掌握好“度”。(二)教师要自我完善《新课程标准》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再也不能无视学生尊严、伤害学生感情,必须更加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把他们当成可堪造就的有为之才,全身心地接近他们,感染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引导他们走向成熟。只要本着尊重学生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就不会对学生采取歧视、威逼、体罚等“敌对”手段。尊重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永远成不了一个好老师。语文可能给学生什么呢?也许只能让他们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多一次真心的微笑,多一次投入的思考,多一次被肯定的机会,多一次情感的提升和思维的窗新,语文可虽然承担的有限,但实在也可以大有作为。让语文课更多的和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人生发展想关联,让没一个生命更加美好,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