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ID:12617608

大小:286.5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8-07-18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教育理论综台(小学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8分)1.()的诞生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3.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t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7.“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活动。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9.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l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6.()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A.性格B.情绪C.人格D.气质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A.后脑B.中脑C.前脑D.延脑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21.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A.安全需要考试大论坛B。归属和爱的需要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A.智力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26.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27.先行组织策略的代表人是()。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托尔曼28.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29.教育目的30.教育本文来源:考试大网31.品德32.先行组织者三、填空题(每空l分,共13分)3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36.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________归因,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________归因。3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8.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9.简述美育的任务。4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41.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2.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43.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7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采集者退散44.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l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六、论述题(11分)45.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单项选择题1. A [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2. B[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 C[解析]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4. A[解析]学校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 B[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 c [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 7. C[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8. 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9. 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10.D [解析]略 11.A [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12.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13.B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14.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15.C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1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17.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8.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9.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20.C[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21.A [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22.B [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23.C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24.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一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25.C [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26.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27.C [解析]奥苏贝尔的认知一接受学习论中提出了先行组织策略,指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28.A[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二、名词解释 29.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30.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3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三、填空题33.导向功能 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评价功能34.遗传环境教育35.赫尔巴特 涂尔干36.内 外37.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四、简答题38.答案:(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39.答案: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任务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40.答案: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41.答案: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次,保持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五、案例分析题42.答案: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v7,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43.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44.答案: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七、论述题45.答案: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讲课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办法(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内容均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学方法应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满足学生某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使这些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把其他动机转化为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人物的生动事例,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对学生经常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二教育理论综台(小学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9分)1.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A.马克思 B.爱尔维修C.狄德罗 D.涂尔干2.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差异性3.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A.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察举制C.科举制察举制提拔制D.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4.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5. 小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他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6. 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A.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 D.聋、哑、盲儿童7. 作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A.正式交往 B.非正式交往 C.单向交往 D.双向交往8. 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A.能力 B.努力C.任务难度 D.机遇9.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4分)10.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A.亲知 B.闻知C.说知 D.行知11.组织之间人员的往来、会议制度等,都属于( )。A.正式交往 B.非正式交往C.直接交往 D.间接交往12.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 )。A.具体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主义 D.守恒性13.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C.练习律 D.效果律三、辨析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15.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失败的教学模式。1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7.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就是未成年人。18.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19.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20.态度的三种成分总是一致的。21.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无心理疾病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2.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2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2.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2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25.简述人格的基本特性。26.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征五、案例分析题(共21分)27.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开了谜底。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的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了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没有了来自家庭和考试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10分)28.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11分)六、论述题(11分)29.试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七、教育写作题(16分)30.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集体?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2. 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为各个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身心特点,表明了个体发展具有的阶段性。3. A[解析]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4. C[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直接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即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这是教学的启发性原则。5. B[解析]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人在想象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一直控制着想象的方向和内容。6. C[解析]常态智商为80—120,智商低于常态者是弱智儿童。 7. C[解析]单向交往是指交往的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无反馈系统。 8. D [解析]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机遇是外部的不稳定的。 9. 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二、多项选择题10.ABC[解析]对于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11.AC[解析]直接交往是以言语(口头的)和非言语手段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正式交往是通过组织结构明文规定的渠道而进行的交往。12.BC[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具体性和守恒性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思维特点。13.ACD[解析]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辨析题14.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以外的。15.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放在主要的位置,一个学生必须以自己的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够发展创造力,教学必须以知识为主,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培养目标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不同,有的偏重能力有的偏重知识,因此不能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失败的教学模式。16.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第二,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第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第一,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第二,协调和指挥班级团队活动;第三,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17.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有关法律的相继颁布,初步明确了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个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 公民。18.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19.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20.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比如,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相分离,外在的行为不一定是内在的真实态度的体现,或者口头表达的态度常常不能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21.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22.答案:(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23.答案:(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4.答案:(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我国教育目的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5.答案:(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26.答案: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2)敏锐性,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五、案例分析题27.答案: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活动只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或以帮助学生通过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即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属于片面教育,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绊脚石。28.答案: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六、论述题29.答案: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事实上,在个体达到他律道德之前,还有一个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在l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七、教育写作题30.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 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展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问题;(3)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特岗教师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三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三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1.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科夫3.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5. ( )是小学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观察法 B.访淡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6. 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7.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8.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 )。A.遗传决定沦 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 D.主体论9.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习法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10.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C.条件 D.基础11.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指( )。A.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 B.独尊儒术、提倡佛学、兴太学C.兴文教、重道德、重选举 D.独尊儒术、兴文教、重选举1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13.主张从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柏拉图C.诺笃尔普 D.涂尔干14.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隐私权决定的 D.名誉权决定的15.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说理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16.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17.人的生命中枢是( )。A.后脑 B.脑于C.前脑 D.延脑 18.我们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彩后面移动,也可以把云彩看成在月亮前面移动,这是一种( )。A.真动知觉 B.诱导运动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19.拨电话时,对新查出的电话号码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来源:考试大20.小孩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同时又怕家长的责骂,这时他就面临(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矛盾2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C.阶段性 D.顺序性22.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考试大论坛23.附属内驱力是一种(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C.近景性动机D.远景性动机24.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背熟,那么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多少次?( ) A.20 B.25C30D.40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25.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 和总的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26.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_______,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7.我国教师承担着____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_______,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8.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_______,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29.注意的_______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30.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31.教学32.学校课程33.有意注意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34.信度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验的有效性,指一项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 度。( )35.由于教育研究是理论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优 势。( )36.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指做好优秀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37.人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38.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9.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40.简述教育的劳动起源说。41.简述意志的特征。42.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3.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44.成都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上述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45.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花钱无节制,甚至连放学回家的车费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问题: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七、论述题(11分)46.谈谈你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认识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 B [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3. 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 D[解析]略5. A[解析]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 B[解析]略7. C [解析]教育目的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故C不正确。 8. A[解析]略9. A[解析]略 10.A[解析]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11.A[解析]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的《对贤良策》中,提出了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三大文教策略。12.D [解析]说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属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13.A[解析]这是个体本位论的观点。卢梭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之一。14.A[解析]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15.B[解析]说理教育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的德育方法,说理的形式可以是具体形象、有启发性的讲解和报告.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等。16.C [解析]班集体是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栽体,所以答案为C。17.B[解析]脑千是人的生命中枢。18.B[解析]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其实,相对于人来说月亮并没有移动,只是运动着的云彩“诱导”出静物月亮好像在运动。19.B[解析]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l分钟左右的记忆叫短时记忆。 20.B[解析]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要么不做作业而受到责骂,要么忍受做作业的痛苦而避免家长的责骂,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他必须选择其一。21.A[解析]因材施教的意思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正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规律。22.c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形成了守恒概念,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23.B[解析]附属内驱力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所以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24.C [解析]过度学.--j的学习程度以l50%为佳,20×150%=30。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二、填空题25.质量标准 规格要求26.教学目标27.教书育人28.教学29.集中30.力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三、名词解释31.答案: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2.答案: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33.答案: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四、判断题 34.错误 [解析]这是指效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所测试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5.错误 [解析]教师在开展教学与研究上具有的独特的优势是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的资料,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观察研究。36.错误 [解析]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应该是包括所有的学生在内的教育工作,不只是优秀生或者后进生。37.错误[解析]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38.错误[解析]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五、简答题39.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0.答案: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学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41.答案:(1)有自觉的目的,即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行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怎样达到这个目的。(2)能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人的意志一方面表现在确立行动目的,另一方面又表现在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动。(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都可称为意志行动,但是复杂的意志过程经常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克服困难的能力是衡量意志坚强与否的重要标志。42.答案:从外部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内部条件来看,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六、案例分析题43.答案:每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绝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那些“差学生”,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要给孩子以高尚的教育和爱。44.答案: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行为、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而成为变相教育之外,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等方面组成,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有助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发展趋向。但许多奥赛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发展是不健全的。45.答案:(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作为小王的老师,我会既注重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重视其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我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我会加强对小王的思想引导。(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我会对小王思想的变化加以长期的关注,坚持长期抓,反复抓七、论述题46.答案:(1)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管理、教学和德育。在管理部分,他提出了纪律问题,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2)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他首先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他毕生致力于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伟大尝试,开辟了教学论发展的新道路。 (3)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多方面的兴趣。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4)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联系新知识跟旧知识;系统——作概括结论;方法一一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5)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他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这一原理,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了。(6)赫尔巴特强调了教学中系统化和直观的观念形成的价值和必要性。他在重视古典教 学的同时,也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意义。但是,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是一种闭门读书的教学理论,其教学是一种从观念到观念的教学,甚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宰作用,忽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引导儿童活动;过分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儿童能力的培养。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等许多国家都以他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形成所谓“传统教育”。这种教育重视课程教学制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建设,其特点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分科教学,系统传授各种基本文化知识,注重强制性的纪律和教师的权威作用。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四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3.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我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4. 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 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5.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又被称为( )。 A.巡回教学制 B.导生制C.学年制D.班级授课制6. 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互助7.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 D.教科书8.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9. ( )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A.柏拉图 B.华生考试大(wC.洛克 D.孔子10.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C.凯洛夫 D.夸美纽斯11.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2.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13.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 )。A.获得的反射 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14.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可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15.“遗忘曲线”的提出者是( )。A.冯特 B.艾森克C.艾宾浩斯 D.埃里克森16.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A.动机斗争 B.行动目标的确定C.行动计划的制定 D.执行决定1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出版于( )。A.1903 B.1913C.1914D.190018.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奥苏贝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C.同化说 D.动机说20.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21.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_______,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2.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23.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_______和_______。2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_______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_______思维为主要形式。25.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__和态度五个方面。27.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28.教育方针29.平衡觉 30.泛化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简述因材施教原则。32.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33.简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的关系。34.简述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35.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对学习是如何分类的?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37.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38.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六、论述题(14分)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单项选择题1. A [解析]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等。2. C[解析]略3. B[解析]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4. C [解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5. B[解析]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6. 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7. A[解析]略8. A[解析]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有了长远的奋斗目标,才能将几十个同学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9. A [解析]柏拉图的回忆说带有遗传决定论的色彩,华生主张行为主义,洛克提出教育决定论。10.D[解析]这是夸美纽斯在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来的。11.c [解析]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感情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因此,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道德意志。12.D [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13.B [解析]无条件反射是在人类种系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且逐渐固定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反射方式,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是人类先天就有的。14.D [解析]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15.C[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16.D[解析]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17.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8.C[解析]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19.C[解析]奥苏贝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同化说。 20.A[解析]“菠菜”、“萝卜”、“洋葱”都是“蔬菜”的一种,蔬菜的概念是在对菠菜、洋葱等概念的综合归纳基础上得到的,是一种上位学习。二、填空题21.练习法22.观察法23.脑 脊髓24.具体形象抽象逻辑25.技能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26.动作技能27.专断型 放任型 民主型 三、名词解释28.答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9.答案: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30.答案: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四、简答题31.答案:(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32.答案:(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 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4)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33.答案: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反之,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越小。考试大论坛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34.答案:一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儿童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儿童学习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二是受儿童个性特点的制约。儿童兴趣爱好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及深刻性;儿童意志品质的好坏,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速度;志向水平的高低,影响动机水平的发展;儿童的性格和气质也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受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年龄越小,学习动机愈具体,以近景性的学习动机为主导;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学习动机便逐步向间接的、远景性的方面发展。35.答案: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将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动作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五、案例分析题 36.答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并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实质上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了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37.答案: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差等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38.答案: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注重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六、论述题答案:(1)前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分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他是根据行为对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受罚、得奖和交换喜爱的东西)或是根据宣布这些规则和好坏的人们的体力来分别好坏的。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行为对自己身体上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从力量本身就是价值,而不是尊重为惩罚和权威所支持的那种基本的道德秩序。阶段二: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儿童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2)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它就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在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阶段三: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被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其中许多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定型了的形象或“自然的”行为。经常用意图去判断行为。第一次把“他的用意是好的”作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阶段四: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行为是服从权威、固定的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尽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重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本身就是正确的行为。(3)后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儿童显然努力在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从而去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总的倾向带有点功利主义的色彩。正确的行为往往取决一般的个人权利和异为整个社会批判考核而予以同意的标准。儿童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的意见和价值是相对的,从而相应地强调要求有一个取得一致意见的程序和规则。阶段六: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而所谓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根据自己选择的具有逻辑全面性、普遍性和融贯性的伦理原则作出的道德决定 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1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_学校教育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_学校教育_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3、_学校教育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4、广义的教育包括_家庭教育_、_社会教育_和_学校教育_。5、《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_学校_名称。6、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_钦定学堂章程_》和1904年的《_奏定学堂章程_》。7、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壬寅学制_。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癸卯学制_。8、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_"礼""乐""射""御""书""数"_。9、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_六艺_。10、《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_四书_。11、先秦时期,以_墨翟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_显学_。1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_苏格拉底_。1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_《理想国》_中。14、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_《政治学》_中。 15、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_亚里士多德_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16、教育学是一门以_教育现象_为研究对象,探索_教育规律_的科学。17、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_《大教学论》_。1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夸美纽斯_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19、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卢梭_,其代表作是《爱弥尔》。20、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_洛克_。21、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_洛克_。2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_赫尔巴特_,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23、_赫尔巴特_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24、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_儿童中心主义_。2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_儿童中心主义_。2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凯洛夫_。27、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_赞可夫_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8、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_课程结构理论_,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教育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9、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法律形式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免费学校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2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5、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7、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8、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9、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3 1、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  个体身心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6、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成熟。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外部条件,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11、所谓人的价值 ,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12、个性亦称人格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13、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14、狭义的教育  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15、教育目的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16、培养目标 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17、 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18、教育目的具有 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9、教育目的是 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  相对而言的。22、 全面发展 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3、 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4、智育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25、体育 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26、美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27、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的教育。28、创新能力 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41、学生 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2、中学 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3、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 。4、.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5、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6、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主导作用。7、从法制角度讲,学生 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8、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9、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 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10、人格尊严权 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11、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1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3、我国教师 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5、学生具有向师性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16、.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 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17、教师职业是教书育。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18、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9、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20、教育能力 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21、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22、教师的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23、教师的人格特征 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24、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2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27、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 的关系。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 的关系。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5 1、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2、课程 是指课业及其进程。3、广义的课程 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 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依据课程任务 来划分的。7、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编制和审定的课程。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9、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 而演变的。10、教学目标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11、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三个基本特征。13、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 为依据。14、教学计划 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周课时等。15、教学大纲又称 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6、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本文 两部分构成的。17、教科书 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18、教科书是教学大纲 的具体化。19、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20、教学单元 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21、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 的问题。22、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23、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24、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25、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26、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61、教学 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2、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5、所谓智力 ,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6、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7、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10、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1、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1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13、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 的基础。14、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 的重要条件。1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 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16、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7、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8、教学原则 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20、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21、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22、谈话法 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23、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24、练习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25、实验法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71、备课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 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3、课的类型 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4、课的结构是指课的_基本组成部分_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5、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6、作业 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7、辅导是_帮助和指导_学生学习的活动。8、试题类型可分为供答型  和选答型  两大类。9、供答型试题可分为简答式试题和_陈述式     试题两种。10、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空题 。11、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 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和组配式试题  三种。12、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13、测验的区分度 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14、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_自评_的能力。15、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__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_。16、班级授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1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京师同文馆_。18、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_根组教学_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19、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_道尔顿制_。20、教学策略的基础特征是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21、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可分为直线式、_分支平行_、螺旋式和综合式等。22、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四种。23、形式型策略就是以_教学组织形式_为中心的策略。24、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_技术_为中心的策略。25、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_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 的策略。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81、德育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_社会德育_等形式。3、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4、德育内容 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5、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心理健康教育_。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_生活辅导_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7、德育过程是_个体社会化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8、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德育内容_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_学生已有品德水平_之间的矛盾。10、德育方法 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1、德育方法 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12、陶冶 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13、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等。14、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等。1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16、所谓道德两难 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91、班级 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2、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5、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 ,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6、目标管理 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7、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的管理模式。8、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的、放任的、民主的 三种。9、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 "集体中心" 的领导方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继承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A.教师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教育B.教学C.综合实践活动D.团队活动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练习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B.机关法人C.社会团体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关系D.无关系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A.努力B.运气C.任务难度D.能力E.外界环境2.我国法律规定,中学生的身份是()A.国家公民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3.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有利于() A.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B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C.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D.全面育人E.教授知识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E.道德力量5.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A.课堂教学B.课程计划C.教学目标D.课程标准E.教科书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德育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三种形式。2.是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总结出来的迁移理论。3.在课程评价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4.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5.《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6.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教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人的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两个方面。8.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责限期改正。9.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10.教师主要通过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师的公正2.学习准备3.因材施教原则4.元认知5.教师人格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2.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4.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方面组成?5.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什么要求?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为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2.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3.D[解析]略。4.B[解析]略。5.B[解析]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途径。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因此,提高课堂讲授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6.D[解析]略。7.C[解析]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就越努力,越积极。但这并不能说明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8.B[解析]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又要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9.C[解析]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意(道德意志)四个方面。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智力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10.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制定《教育法》的重要立法依据;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二、多项选择题1.CD[解析]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2.ABD[解析]从《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学生的法律来看,对于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其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其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3.ACD[解析]略。4.ABCD[解析]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意(道德意志)四个方面。5.BDE[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学校和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进行教学。三、填空题1.艺术熏陶2.经验类化说3.学力4.不低于5.聘任6.启发式7.集体8.批评教育9.外部世界10.教职工代表大会四、名词解释1.教师的公正: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4.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5.教师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的道德行为的范式和道德品质与境界,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主体本质。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2.[答案要点](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4.[答案要点]一个比较完整、有序、立体式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应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5.[答案要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2.[答案要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能力表现在它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别哪些教育观念是正确的、符合人性的;哪些教育观念是错误的、违反人性的;哪些教育行为是有利的、应该做的,哪些教育行为是不利的、不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幸福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低级庸俗的等。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此外,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及答案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1、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a.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c.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  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  科学成果。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  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  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1、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3、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1.原则的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  1.原则的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  第三,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可违反。  5、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试述课的一般结构。  1.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  中,直到课的结束。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和加深,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  3.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作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  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1、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2、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原则的含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3.举例说明(略)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8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做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3.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7.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8.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13.“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4.()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15.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贝尔16.()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A.性格B.情绪C.人格D.气质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A.后脑B.中脑C.前脑D.延脑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21.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这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A.安全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生理需要D.认识和理解需要24.-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A.智力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26.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揩向,这是一种()。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27.-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8.用于考察被试个体差异,衡量被试相对水平,并且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29.学习动机30.教育32.先行组织者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33.教育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3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3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和。36.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归因,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归因。3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和。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39、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4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41、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的体现在哪些方面?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2.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错一罚十”、抄字十遍百遍的做法。对此做法你怎么看待,请运用记忆的相关规律进行分析。 43.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44.-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列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六、论述题(15分)4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存进知识保持。一、单项选择题1.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的。A.罗杰斯B.班杜拉C.奥苏伯尔D.马斯洛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3.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最有利于学习。A.较低B.中等C.较高D.以上都不对6.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的理论。 A.罗杰斯B.班杜拉C.奥苏伯尔D.阿特金森7.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A.学习动机B.学业动机C.成功期待D.成就需要8.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10.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A.25%B.50%C.75%D.100%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14.-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15.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二、填空题1,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____,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3.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4.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___学习动机和____学习动机。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的动机。8.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____强化和自我强化。9.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____期待。10.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同时,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11.____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1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13.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高级的是____的需要。 1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____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是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15.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三、简答题1.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功能。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4.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四、论述及案例分析题1.论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一、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钠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4“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1948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0年5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二、填空题1.      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____  力量。3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5.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7.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8.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9学校的精神或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三简答题1.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科学技术史如何影响教育的?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8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9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0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1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12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13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四论述题l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总分100分,其中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由(  )提出的。  A.韩愈  B.柳宗元  C.孔子  D.荀子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因素。  A.生理成熟  B.环境影响  C.遗传  D.主观5.“鸟被称为有羽毛的动物”是思维的过程中哪一种(  )。  A.综合  B.抽象  C.概括   D.比较6.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7.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  A.演示法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D.研究法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9.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D.20世纪末1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11.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12.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13.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  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2分,共20分J1.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2.知识的保持主要指        的储存。3.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4.个性是指          。5.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          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7.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8.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          9.-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      所决定的。10.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师人格2.教育经验总结法3.人际关系4.教学组织形式5.智力技能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复式教学及其特点。2..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3.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4.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5.简述当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小题9分,第2小题7分,共16分)1.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总分100分,其中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隐蔽性4.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5.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6.“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  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7.-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9.棋类活动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  A.记忆力  B.想象力  C.智力  D.注意力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    》。2.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4.“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      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      状态。5.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        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和        7.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记载他言论的《    》一书中。8.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9.根据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      思维。10.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和____问题解决。11.人对环境的反映足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        作用。12.“揠苗助长”、“凌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性和         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个性差异2.自我效能感3.元认知策略4.教学过程5.班级授课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教学过程具有哪些特点?2.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3.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又哪些影响?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满分10分)  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六.论述题(本大题满分12分)试述教学改革要实现哪五个转变?(总分100分,其中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2.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中央B.地方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3.《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的公民。A.十六周岁B.十七周岁C.十八周岁D.十九周岁4.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6.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C.兴趣B.无意注意D.知觉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8.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A.德育C.教研活动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B.班级活动D.教学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10.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11.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1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13.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1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15.自我意识辅导属于()。A.小学生生活心理辅导C.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B.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D.高中生生活心理辅导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3.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4.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法是谈话法。()6.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7.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做好家长工作。() 8.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循序渐进这条教学原则。()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10.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1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知识。()1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13.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14.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15.“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IO介空,每空1分,共10分)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2.教师的基本职责是。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4.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宗岳翻译的《》5.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6.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7.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8.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9.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10.在我国__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2.怎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3.简述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4.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的教学?五、论述题(本大题满分9分)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六、教育写作题(本大题满分13分)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教育理论综合(幼儿园部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l.  陶行知所批评的20世纪初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幼儿教育机构中存在的“(  )”三大弊病,  至今仍然存在。  A.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B.城市病、外国病、富贵病  C.读书病、外国病、花钱病  D.城市病、读书病、外国病2.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  A.洛克  B.杜威  C.福禄贝尔  D.卢梭3.  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4.  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哪种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  A.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一切为了孩子  B.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C.当父母亲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相抵触时,以父母的观念为准  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要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5.  (  )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6.  (  )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A.遗传素质B.环境  C.教育  D.教师7.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  师……”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和教育  C.生理因素  D.先天因素8.  (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A. 1969  B.1979  C.1989  D.19999。  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10.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  )岁的儿童。  A.1~3  B.2~5  C.3~6  D.4~711.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等的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主动学习  D.积极学习12.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这是(  )。  A.巴宾斯基反射  B.游泳反射  C.莫罗反射  D.巴布金反射13.脑内部成熟的标志是(  )。  A.髓鞘化  B.条件反射  C.皮层抑制  D.兴奋14.短时记忆是指(  )分钟以内的记忆。  A.0.5  B.1  C.2  D.2.515.儿童记忆最早出现的是(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16.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  A.密切关注   B.严格要求其改正  C.让幼儿多说话  D.消除紧张17.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  )发生的标志。  A.诱发性微笑  B.社会性微笑  C.生理性微笑  D.自发性微笑18.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行为发生变化的条件是(  A.模仿  B.认知  C.期待  D.强化1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猴子练习攀爬  B.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C.蜜蜂采蜜  D.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  )法。  A.基本  B.单行  C.普通  D.行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21.幼儿教育是幼托机构对幼儿施行的  、  、  的活动。22.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制成了耐用的电灯泡。2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4.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25.桑代克认为学习英遵循    、      、    三条原则。26.      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7保育28敏感期29、情景演示30教育法律救济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1、研究幼儿心理学要遵循哪些原则?32、简述家长工作的意义。33、英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34、简述幼儿依恋的发展阶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35、试述个性的基本特征。36、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选择题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  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II.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15.-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1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1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2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二、填空题: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____的接受学习。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经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6.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  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7.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迁移。8.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9.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是一种____ 概括。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后要____复习。11.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    。12.“记忆术”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种____的记忆术。13.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14.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很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____1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16.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      性。17.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        18.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          19.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从一名新生成长为一名称职者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_  ___20.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三、简答题: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2.何谓心理发展?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活动对象  ┃动作的执行  ┃动作的结构  ┃┣━━━━━╋━━━━━━╋━━━━━━┫┃操作技能  ┃具有客观性  ┃具有外显性  ┃┣━━━━━╋━━━━━━╋━━━━━━┫┃心智技能  ┃具有简缩性  ┃        ┃┗━━━━━┻━━━━━━┻━━━━━━┛四、论述题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示:人有5种基本需要,将它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总分100分,其中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2.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4.教育心理学属于(  )。  A.心理学  B.社会科学  C.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D.哲学5.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6.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冯特7.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时间为(  )。  A.2006年6月29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6年9月1日11.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1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13.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  )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  A.印度  B.希腊  C.美国  D.雅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  中横线上)1.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      、面向未来。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        和       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    健康、      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则反应的教学原则是          5.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      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隐性课程2.课程资源3.程序教学4.道德修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简述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3.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5分,共19分)1,教学互动常见的形式有哪些?试作简要评析。2.试述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选择题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  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  特征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8.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II.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8.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2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之上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  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41.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二、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__,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3.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____、  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4.  广义的教育包括、  和  .。5.  《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  名称。6.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____》和1904年的《  》。7.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一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年的《奏定学堂章程》。8.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9.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  。10.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____。1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____。12.先秦时期,以___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____。1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____中。15.  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____著作中。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____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18.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的科学。19.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____20.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____。21.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其代表作是____。22.法国一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23.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一。2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____。25.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____,其代表作是____。26.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和 ____基础之上的教育家。27.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____。28.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____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____。29.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___。30.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  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____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1.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____理论,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____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2.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三、简答题1.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2.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3.近代教育的特点?四、论述题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总分100分,其中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D.《学记》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D.起加速作用3.以下(  )是第二信号系统。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画饼充饥  D.铃响下课4.教师精选题目布置作业,不搞题海战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是符合心理学中的(  )规律。  A,变式  B.练习曲线  C.迁移  D.及时复习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  )。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  D.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6.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的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7.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  A.动机  B.能力  C.气质  D.性格8.我们从电话簿上查一个号码,然后立即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可事过之后,这个号码就不记得了,这种记忆是(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情节记忆9.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被称为(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lO.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  进行的识记是(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11,当老师让学生们利用一个圆形画出尽可能多的不同图形时,这是训练学生的(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1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  响”。这体现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13.指战员看军事地图,读者欣赏文艺作品时的想象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14.“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语句描述的是一种(  )。  A.应激  B.激情  C.心境  D.美感15.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理解教材、形成概念1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一  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实质课程论C.活动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二.填充题(每题1分,共24分)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分为    、    、      和司法保护。2.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指    、    、      3.思维的特点:    、    4.能力的差异可表现为    、    、      5.课堂教学过程的      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7.在新课程中,普通高中课程由    、    、      三个层次构成。8.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    、      以及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9.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      和        10.表情的种类有    、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是什么?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3.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四、论述题(19分)   1.培养创造性人才,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请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继。(7分)  2.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理念下,你认为教师如何“分析教材”?(12分)(总分100分,其中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2.我们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时关于飞瀑的想象属于(  )。  A.不随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3.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4.“一题多解、一事多写”是(  )。  A.集中思维  B.再现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5.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6.某同学很想为班级做好事,但又担心被其他同学误解。这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7.某学生易冲动、急躁,待人热情、直率、豪爽,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头  脑灵活,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8.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9.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是(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0.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  )。  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11.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和选择性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特性。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13.以下哪种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人不知而不愠14.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分为(   )。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15.关于教育法规知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学校或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任何过错,对所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负法律  责任  B.直接由学校或教师在工作中造成的人身事故,应由学校或教师承担法律责任  C.如果学校或教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学生人身事故的原  因,而仅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或教师不负有责任  D.对于在学校以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果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并且学校确有  过错时,则学校应负法律责任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2.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  3.遗忘有何规律?为防止不应有的遗忘,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4.-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5.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案例分析题(共37分)  1.-项调查资料显示: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做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了医生,100多人当了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等等。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庭。于是,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决定的,这种观点对吗?请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这一现象。(13分)  2.某一位心理学家曾对74个班级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每个班的学生都分为三组,对于第一组学生的作文,成绩评定仅有“甲、乙、丙、丁”等级,无相关评语;对于第二组学生的作文,成绩评定除“甲、乙、丙、丁”等级外,每个等级都有相同的评语,如成绩为“甲”的评语都是“很好,坚持下去!”成绩为“乙”的评语都为“较好,继续努力!”而对于第三组学生的作文,成绩评定除“甲、乙、丙、丁”等级之外,老师还会对每篇作文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语。结果,一学期下来,第三组学生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第一组学生的作文进步最慢。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到何种结论及启示?(12分)  3.某教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   在学习了一段描写瓜果丰收、赞美美丽秋色的小短文后,我要求学生背诵这段课文。第二天上课前,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教室里故意在擦已经擦得很干净的黑板。只见他一边擦一边用眼睛瞟着我,好像是有什么事要对我讲又难以启齿。于是我走过去亲切地问:“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啊?”他不好意思地伏在我耳边悄悄地说:“宋老师,昨天您布置背诵的短文,我背过了……”我明白了,对于一个很少主动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来说,此时,他多么需要老师和同学能了解他的劳动成果啊!  上课了,我让他到讲台前背诵。他成功了,对于他的背诵老师和同学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这使他的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由此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反过来促使他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发展,鼓起了他奋进的勇气。第二天一大早,这个学生又在校门口等着我,告诉我,他主动背熟了刚学完的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竟使这个学生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他由后进生变成了班级中的“背诵大王”,成绩进步很大。如果我对他有偏见,对他的心理需要漠然置之,或厌恶地说:“你嬉皮笑脸地干什么!”那么,后来他可贵的良性转化也就会无影无踪了。  上面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试阐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要点,并结合此案例说明该理论对于教育工作的参考价值。(12分)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7分)。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    、      和    三个阶段,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          。2.皮亚杰提出,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个:      、    、    、      。他还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    、    、      、      ,其中在        阶段,儿童表现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        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4.维果斯基深入探讨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      、    和      三个重要问题。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3分)。1.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这位心理学家是属于下列    心理学流派的。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D.认知学派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人的主观努力3.下列人际关系不属于青少年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A.亲子关系  B.同学关系  C.师生关系   D.领导关系4、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一般说来,个体的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B.世界上最先制成智力量表测量人的智力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称为比纳一西蒙量表C.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正处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前运算阶段D.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5.  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性因素。A.遗传  B.环境  C.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6.小学儿童评价自己的言行时,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了自己的不足,这表明儿童的自我评价缺乏        A.全面性  B.独立性  C.社会性  D.稳定性  7.关于教育法规知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学校或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任何过错,对所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负法律责  任  B.直接南学校或教师在工作中造成的人身事故,应南学校或教师承担法律责任  C.如果学校或教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学生人身事故的原  因,而仅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或教师不负有责任  D.对于在学校以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果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并且学校确有  过错时,则学校应负法律责任  8.位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第一个层次的是(  )。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  D.地方性法规  9.我国由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方面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  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8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2年  1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13.当前我国对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是(  )。  A.教师考核制度  B.教师聘任制度C.教师资格制度D.教师职务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2.简述“罗森塔尔效应”及其教育启示。  3.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教育?  4.综合评析下列言论的错误。  (l)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3)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   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四、论述题  试比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五、案例分析题  1.我国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小孩从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学数数,刚上小班就教孩子学拼音、学写字。上小学、中学时,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倍加关注。请你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在一次班会课上,王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长大后做什么?”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我想当一名科学家,我想发明机器人。”  生:“我想做音乐家,我最喜欢上音乐课了。”  学生讲了许多职业理想,老师听了很满意。这时,老师看到,在角落里,有一只不常见的小手正拼命往空中伸着,原来是班里的后进生余小斌。老师立即叫了他。  师:“余小斌,你说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余大声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清洁工!”  师:“你怎么会想到要做一名清洁工呢?”  余:“老师说过,清洁工也很了不起。”  老师露出不满的神情,说道:“我说清洁工人了不起,是要让你们尊重那些叔叔阿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但是,老师不是让你们把当清洁工作为理想。余小斌,你应该有一个了不起的理想才对,以后要认真想想。”  请用“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