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

ID:12647374

大小:5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8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2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3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4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及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说课稿 涟源市实验学校阙庆文一、说教材《白杨礼赞》是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北方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抗日,积极反共,但广大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

2、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三、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融情入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的散文。因此,我确定文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品味课文语言之美定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解象征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本文是一篇散文精品,思想内

3、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运用象征手法,把作者对北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对白杨树形象的精细描绘和深情赞美之中。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1)运用图示、音乐或录音机等创设情景,通过指导朗读,突破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的特点。2)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联想,激发情感、加深感悟,营造品读氛围,提高阅读效果,完成课文分析、感悟的任务。3)指导朗读,尽量变换方式,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达到感受的目的。如听课文录音,给学生的朗读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分读等。4)唤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作用。象征手法的突破,可以通过分

4、析课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然后通过简单的举例,由课文联系实际,给身边的景物,赋予象征意义,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为课后写作好的铺垫。(二)学法: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要抓住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仿句练习帮助学生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要求学生熟读,把握关键语句借助联想,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突破难点。五、说学情

5、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如何把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本文需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好文章的写法,并能写借物寓理的文章。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入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此歌曲咏的仅仅是一棵白杨树吗?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也曾高声赞美白杨树,他们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散文《白杨礼赞》。2、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录音(放出西北高原雄壮的

6、画面,配乐朗读,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B、你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其实为赞美什么吗?C、白杨树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之间有何相似点?3)感知白杨树外形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段落。以此引出第5段的分析。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这段,(配乐)边读边思考问题,熟悉白杨树的外形及特征及环境。请每个学生看着画图大声朗读。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此时安排学生听课7、8段录音,由形象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熟悉四个反问句是如何

7、逐层加深的,揭示主题。(白杨树内涵)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第7段分几层?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请找出重点词语)?这是怎样的写法?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如何揭示的?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四个反问句是是怎样逐层加深的?3)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4、难点重点的突破,激发学生想象力配乐朗读第8段,要求学生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选择一些跟白杨树较为接近的物(梅、竹等)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想象他们的象征意义。分析:1、4、6、8、9段不同抒情的作用,加以体会。5、作业布置1)寻找常见的景物,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注意在记叙中穿

8、插抒情和议论。2)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试背下来。七、说板书白杨礼赞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