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

ID:12776158

大小:209.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9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_第1页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_第2页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_第3页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_第4页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本章摘要: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

2、保证。本章首先通过新旧课程评价理念的比较,显示出新课程评价体系因为其拥有的优势,取代旧课程评价成为必然的趋势;其次,分别介绍新课程评价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科书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第一节中小学课程评价理念的变迁一、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评价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评价的理念和操作范式也随之改变。自19世纪以来,教育界在课程评价定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泰勒认为“评价是查明已形成和已组织的学习经验在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课程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是否达到

3、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拉尔夫.泰勒.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5页英国课程专家凯利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估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A.K.Kelly:TheCurriculumTheoryandPratice,London1989,P187.美国课程论专家比彻姆认为,课程评价包含判断课程系统的效果和所规划课程的效果的那些必要的过程。比彻姆.课程理论.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5页.此外,美国出版的课程方面的教科书倾向于给课程评价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学校

4、课程》认为评价是一种系统的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判断结果,确立改进教育过程的方式。评价在性质上可以是形成性的或总结性的,可以遵循定量的方法和定性的方法。评价在课程编制中起着一种中心的作用,评价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为证明课程是否很好地达到其目标提供了依据。A.K.Ellis.J.A.Mackey.A.D.Glenn:TheSchoolCurriculum.Boston1988.P310.上述定义分别论述了课程评价的功能、对象、方法和程序。国内倾向于将课程评价定义为: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

5、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国内定义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评价看作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倾向于多样性;第三,评价的对象涉及到计划、实施、结果等诸多课程要素,将教师、学生、学校等要素都纳入评价体系中。二、我国传统的中小学课程评价方式自从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重大的课程改革,尤其是1980年以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旧有的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因此,正

6、确分析我国课程评价的现状,审视评价现状与新课程评价的距离,确立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就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求优先解决的问题。由于课程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贯彻实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检验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教学评价机制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向导,特定的教学评价指标往往会影响甚至支配着特定的教学行为。因此正确认识传统评价机制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模式。《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各种会议学习参阅文件》明确指出:“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但现行

7、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同时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可见,改革原有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了解原有的评价考试制度的弊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一)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

8、价的激励功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运转,因此其评价的目的和功能仍然是传统的选拔与甄别,其重心一直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