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

ID:12824391

大小:12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9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_第1页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_第2页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_第3页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_第4页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构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在提升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凸显出立法理念的滞后性,制度规章的遗漏性等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在提升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凸显出立法理念的滞后性,制度规章的遗漏性等问题。但时代变迁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

2、思维方式。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消费者合法权益仍旧屡屡受损,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消费者维权研究,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试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投诉的热点和难点以及近年新出台的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与建议。消费者;投诉热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解决消费权益纠纷、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以及促进消费维权运动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法制经济的发展和“3.15”宣传活动的深入宣传,消费者权益

3、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日益增强。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历史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组织不断完善发展(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二、近几年来消费者投诉热点分析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投诉热点与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投诉总量上升,传统投诉热点总量下降近十年以来,历年投诉几乎都呈上升态势,尤以

4、201X、201X年上升幅度最大;而近五年以来呈下降趋势最明显的是201X年,其投诉总量共计690062件,比201X年度减少了31099件,下降幅度达4.3%.(二)投诉内容与结构由生存型向生活型变化服务类的消费投诉比重继续上升;生存型消费投诉比例下降。曾经在消费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商贸类产品等已经基本退出占据投诉“关注点”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电信、汽车、商品房、物流行业、电子产品等产品和服务中介、教育培训等的投诉增幅较大且呈上升趋势。(三)投诉难点变化不大,仍集中在商品房、汽车以及高新技术的产品质量和

5、物流服务方面投诉难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品房投诉明显增多,群体投诉案件上升;在一些运用高新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方面,部分垄断、公用行业的规则欠公平;汽车售后服务合同履行差,消费者因质量发生的退换难以实现;快递破损件,投寄不及时以及物品丢失等投诉成为难点。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一)举证责任民事诉讼中明确规定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33号)在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面,特别使消费者关注的就是“医疗纠纷”和“共同危险”的举证责任倒置。该解释明确规

6、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将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笔者认为根据解释,如果医院拿不出证据,法院将判医院败诉,这无疑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注,体现出我国对普通消费者的重视。再有在该解释的第四条中还规定了诸如“产品责任”的举证责任倒置,即“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二)购房欺诈在消费者投诉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该类纠纷中,消费者能不能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向欺诈他们的经营者要求获得双倍赔偿,这个问题在近

7、两年来已经成为了热点、难点问题。最近几年,购买价值不太高的商品受到欺诈,获得价位赔偿的案例很多,在商品房领域,对欺诈者能不能适用该条款,根据什么样的情况落实这个条款,意见都不统一。《物权法》的出台,使商品房纠纷适用“双倍返还”有了更明确的法律条文依据。(三)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9号)的出台目标是解决城市中越来越激烈的户主与物业方的冲突,维护业主权利,实质推动了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四)精神损害赔偿在消费投诉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以来没有特别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

8、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7号)明确对人格利益的保护加以细化,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损害的,有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明确依据。(五)人身损害赔偿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计算标准和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号)在较大程度上统一人身损害赔偿的裁判规则,明确其赔偿范围和标准。如该解释第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