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

ID:12833774

大小:14.9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9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_第1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_第2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_第3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_第4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二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东周时期陵寝制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东周时期,诸侯国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诸侯国开始衰落,而又有一些新的诸侯国诞生和强大。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关于东周王陵、各诸侯国国君及相关高级贵族墓葬的考古资料日益丰富,所反映的东周陵寝制度也日趋清晰,基本上表现出了陵寝制度初立阶段的时代特征。第一节洛阳东周王陵所反映的陵寝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洛阳地区是东周王室所辖的王畿之地[[]东周王畿地区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至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止,历代周王所居之国都及其周围地区。详见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15页。],王畿在春秋之初还比较大,大约占有今河南省

2、西北部跨黄河两岸的方圆600里的范围。至春秋末期,王畿已所剩无几,东不及虎牢,西不及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南至伊、洛二水之间,黄河以北仅有今河南西部,方圆不过一二百里,比一个普通的诸侯国还小[[]华林甫:《“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第32页。]。至于都城所在,春秋时期为王城,从平王到悼王,共有十三个王居住;战国时期为下都(即成周城,在王城以东,洛水下游),从敬王至慎靓王,共有十一个王居住,直到赧王时才复居王城[[]《史记·周本记》,中华书局,1982年。]。近年来,洛阳地区发现的东周墓葬有近万座,

3、已经发掘的超过三千座[[]吴迪、李德方:《东周王城内大墓与东周王陵》,《洛阳月谈》,2008年,1-2,第44页。],伴出土大量的随葬品,为研究东周时期洛阳地区的丧葬制度及物质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于盗扰严重,多数墓葬遭到较大的破坏,加之有较多制约因素的存在(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等),一些墓葬仅能做一些调查勘探工作,因此对洛阳东周王陵的全面认识还需要时间。但通过一些大型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已经可以观察到周天子的王陵制度和时代特点。一、洛阳东周王陵的分布建国以来的考古钻探及发掘资料表明,东周王城遗址内、外分布着密集的东周墓葬,已经发现了近万座这一时期的墓葬以及车马坑。以往洛阳的考

4、古工作者将这些高等级的墓葬划分为王城、周山和成周三大陵区[[]李德方:《东周王陵分区考辨》,《中原文物》特刊(总7期),1987年,第45页。]。2007年,赵振华先生又将王城陵区细分为城外陵区和城内陵区[[]赵振华:《洛阳东周王陵区域的初步探索》,《洛阳汉魏陵墓研究论文集》(待出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2007年11月,第88~114页。]。因有较多中小型墓葬存在,故本文以墓区代替陵区,但大墓分布区仍称为陵区。大致来看,洛阳东周王陵区可分为王城陵区、成周陵区、周山陵区三个大区(图二-1)。王城陵区是指东周王城内外分布大墓的区域,又可分为城外和城内陵区(图二-2)。城图二-1:

5、东周王陵三大陵区分布情况示意图外陵区以第27中学陵区为主,距离东周王城遗址的东墙外不远处,毗临城垣而葬,有三座南北向的大墓东西并列,中心距约20米。据钻探,居东的钻M1是“亚”字形大墓,在该墓东北,距离北墓道16米处,发掘了1座车坑(西)和l座马坑(东),东西并列,间隔l米,车马坑的时代应为春秋早期[[]刘富良、安亚伟:《洛阳:从车马坑找到东周王陵》,《文物天地》2002年第2期。]。经钻探,这一带至少有4座大墓毗邻。2001年12月至2002年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第27中学墓区中的钻Ml和钻M3,钻Ml出土的1个铜鼎内壁有5字铭文“王作口尊鼎”,中间一字处于鼎

6、的残坏部位,疑为“宝”字。“亚”字形墓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东周早期级别最高的墓葬,而铜鼎对于确定墓葬年代、判定墓主人的身份十分重要。据其形制、纹饰、铭文可知,鼎是春秋早期的周王自作的用器,与迄今所见惟一的西周时期的王所作的鼎[[]李学勤:《王鼎的性质与时代》,《文物》2001年第12期。]铭文的书写方式相同,因此这座墓葬的主人可能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平王。城内陵区的墓葬分布密集,其中健康西路段墓区在东周王城内北部中心,有4座“甲”字形土圹竖穴大墓,墓室居北,墓道在南,时代大部分为战国中晚期,一些为周王室的陪葬墓[[]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文物》199

7、9年第8期。],主墓与王有较密切的关系”[[]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西郊一号战国墓发掘记》,《考古》1959年第12期。]。编号为西郊一号的大墓,曾经被盗,有车马坑、从葬坑和陪葬墓等。该墓平面呈“甲”字形,墓室近正方形,周围填以河卵石和木炭,为积石积炭结构;斜坡墓道在墓室南侧,长达40米;残存的出土遗物中有书写“天子”二字的玉圭,因此被推测是一座周王陵墓[[]黄明兰:《洛阳历代皇陵》,洛阳市第二文物工古队编《洛阳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原文物》1996年增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