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

ID:36047219

大小:16.90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01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_第1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_第2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_第3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_第4页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第五章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E.“行马”与垣墙文献记载,光武原陵“垣四出司马门,寝殿、钟虡皆在周垣内”。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殇帝康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质帝静陵均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的记述,桓帝宣陵、灵帝文陵没有用“行马”的记述。既然,光武帝原陵没有使用“行马”,而使用了“垣墙”,这应当是寻找和确认原陵所在地的一个重要线索。132图五-8:河南偃师白草坡东汉帝陵陵园内的相关遗迹(1.注水渠(G1)平、剖面图,2.粮窖(H36)平、剖面图,3.2-4号房址发掘平面图)图五-9:河南偃师白草坡帝陵陵园遗址出土器物(1.建筑材料,2.铁器,3.铜印章,4

2、.钱币,5.陶器)从明帝的显节陵到质帝的静陵都使用了“行马”,但桓帝宣陵及灵帝文陵没有同样的记述,也就不排除东汉晚期的“行马”发生变化的可能。我们知道,白马寺附近曾清理的一座桓帝至献帝时期的“皇女”冢,冢的四周有夯筑土垣(东西190×南北135米)。《水经注·洧水篇》也说:“绥水东南流迳汉弘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后汉书·孝献帝纪》载:“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这是否说明东汉的晚期“行马”之制发生过变化,改用了垣墙?另外,根据文献各陵都有司马门的记载,但司马门的遗迹截至目

3、前还没有找到。F.帝王帝后“同穴合葬”的创制西汉时期盛行帝王帝后同茔不同陵,大多是“帝西后东”之制,东汉时期明确记载,“合葬,羡道开通,皇帝谒便房。”“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虽然东汉帝陵没有发掘一座,但根据文献和已经发掘的东汉王侯级别的墓葬推测,东汉时期可能盛行帝王帝后合葬一室的礼俗。如光烈阴皇后合葬原陵,明德马皇后合葬显节陵,章德窦皇后合葬敬陵,和熹邓皇后合葬顺(慎)陵,安思阎皇后合葬恭陵,顺烈梁皇后合葬宪陵,桓思窦皇后合葬宣陵。《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也说:“魏氏既立,以后为山阳公夫人。自后四十一年,魏景初元年薨,合葬禅陵,车服礼仪皆依汉制

4、。”也有一些“同茔不同陵”的“合葬形式。”如司马彪《续汉书》卷一载:孝灵灵怀王皇后,“陵曰文昭陵,起坟文陵园北。”在调查当中发现,北兆域的几座大冢均是单独的陵冢,附近没有发现象西汉皇后陵那样可以匹配的大冢,也反证出一些东汉皇帝、皇后可能合葬一墓的礼俗。G.石刻象生制度现洛阳象庄村南有一石象(图五-10),有人认为它是东汉帝陵的神道石刻,存疑。《水经注》里记载了不少东汉达官贵人的墓前有石刻(石人、石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的东汉墓地确实也发现过许多石阙、石祠、石人、石羊、石辟邪等,皆表明了东汉时期是石刻象生制度的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洛阳发现的东汉石象生,

5、除上述的大象外洛阳博物馆及关林陈列室各有石辟邪一件,毋庸置疑它们应当是东汉墓前的石刻,但尚不能肯定与东汉帝陵有关。图五-10:洛阳象庄村发现的石象H.陪葬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光武帝原陵、明帝显节陵都有达官贵戚陪葬。从目前残存的封土冢情况看,陪葬墓多位于陵区的东部、西部,现存的墓冢形状大多是圆形。从排列情况看,也见“一字形(东西或南北向)”的族葬形式。其中大汉冢的东部,墓冢密集,约380余座,为帝陵的陪葬墓群,属集中式陪葬[[]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邙山陵墓群的文物普查》,《文物》2007年第10期。]。而在伊河南陵区东北部的高龙镇逯寨、高崖及其附近的大

6、面积区域内,有众多的东汉墓,通过调查,基本确定这一带应是东汉帝陵的陪葬墓区[[]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偃师白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文物》2007年第10期。],而这与北邙山原陵区基本一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这就是说陪陵之制源于公墓制度。东汉文献中,记载陪陵的人物与西汉时期相比不是很多,这可能和东汉时期的家族墓地的发达以及归葬礼俗兴盛有内在的关系[[]韩国河:《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

7、《考古》1999年第10期。]。司马彪《续汉书》卷一载:“孝和阴皇后,吴房侯纲之女也。后为人聪惠,有才能。永元四年,撰入掖庭为贵人。以托先后近属,故有异宠,立为皇后。自和熹邓后入宫后,阴后宠衰,怨恨。后外母邓朱数出入后所,有言后与朱共挟蛊,赐后策,迁於桐宫,以忧死,葬临平亭部。”该冢因为靠近临平亭,虽然不一定是陪葬,但与其家族墓有关。另外陪葬“原陵”还有灵帝时期的胡广。《后汉书·胡广传》:“熹平元年薨。使五宫中郎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事,赐冢茔于原陵,谥文恭侯。”这就是说,陪葬帝陵的达官贵人不一定就是同时期的人物,那么,在陪葬

8、茔域内出土晚期的东西,不足为怪。文献明确记载陪葬显节陵的有三人,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