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ID:12843913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_第1页
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_第2页
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_第3页
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_第4页
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2011年5月第9卷第14期骨髓细胞.2结果血常规单纯血小板减少l5例,loN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二系喊少,5例三系均减少,淋巴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但比例均减低.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晚幼阶段成熟障碍,胞体不规则,核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偶见Pelger-Huet畸形,核仁不明显,易见破碎粒细胞,胞浆颗粒增多增粗,可见空泡变,可见少量原始幼稚细胞(<20%);红系部分幼红细胞巨幼样变,可见核畸形和核碎裂,胞质空泡形成;部分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巨核细胞正常或

2、增多,有成熟障碍,以颗粒巨核细胞增多为主;可见大血小板.浆细胞增多,开态正常.片尾易见组织细胞,吞噬细胞,可见吞噬细胞现象.3讨论HIV可以引起骨髓异常改变…,是因为HIV病毒侵犯骨髓而引起发热,血液学改变等造成.但这种改变缺乏特异性.30NHIV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两系减少,大都是由于医疗方面及其他因素引起,原因不同.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引起类似血液病的各种异常改变,HIV感染后,并不是病毒感染造血干细胞本身影响改变,而是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了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常见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

3、减少,淋巴细胞则增高,而HIV感染者则相反.HI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减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无效造血口].这种无效造血是造血干细胞被HIV感染后,其控制的?临床研究?231再生反应细胞释放造血生长因子或活化基因程序,从而引起功能紊乱,从而抑制一种或两种细胞而实现.另外,HIV感染巨噬细胞,微血管上皮细胞等辅助细胞也可能影响髓系造血功能的紊乱.随着AIDS患者的病情变化,其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认识了解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的异常改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这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和合理治疗HIV感染患者晚

4、期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使其生活得到改善.参考文献[1]赵勤.40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异常改变[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231.[2]MoseA,NelsonJ,BaghyGCJr.Theinfluenceo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lonhematopoiesis[J]Blood,1998,91(5):1479—1495.【3]陈祖聪,李雯.以血液学改变为主要表现的HIV/AIDS患者5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5):179.[4]李在村,董培玲.325例艾滋

5、病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血象变化特点[J].临床荟萃,2004,19(14):18l1.[5】蔡力生,汪明春,李明等.HIV感染者的血液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168[6]张延清,陈曦,刘娟,等.HIV/AIDS患者的血液学异常表现[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6):l1.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陈红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深水211200)【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5名血液透析患者3200例次内瘘穿刺回血

6、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回血后和回血前拔除内瘘穿刺针方式回血,观察穿刺处渗血,皮下血肿,患者按压手指肌肉痉挛,患者及护士针刺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到回血后拔出内瘘穿刺针回血方式并发症少,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0.05)结论改进的回血后拔除内瘘穿刺针回血方式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关键词】血透回血;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4-0231-02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血透时的首选通道.每次透析结束时安全地拔针,正确地按压,是确保无内瘘并

7、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传统的回血方式是在回血前先拔除内瘘穿刺针,连接生理盐水回血[10】.这种回血方式,需要患者配合按压穿刺针眼,按压力度,部位难以掌握,容易发生内瘘渗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溧水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试行回血后拔除内瘘穿刺针的回血方式,收到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O年1月至2010年1O月,对65例共3200例次内瘘穿刺血液透析患者回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患者共回血1620例次,其中男890例次,女730例次,年龄18~81岁,平均56岁;对照组32例患者

8、共回血1580例次,其中男830例次,女750例次,年龄26~83岁,平均5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动静脉内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