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ID:1287379

大小: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09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_第1页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_第2页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_第3页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_第4页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_第5页
资源描述: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目的要求】1.了解妇人妊娠病的范围及妊娠水气与小便难的证治。2.熟悉妊娠呕吐、妊娠养胎的证治。3.掌握妊娠下血、妊娠腹痛的证治。【主要内容】本篇专论妇人妊娠期间常见疾病的证治。内容有妊娠的诊断,妊娠与癥病的鉴别,以及妊娠呕吐、腹痛、下血、小便难、水气等病证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尢以妊娠腹痛和下血为论述的重点,因为二者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孕育,并可由此而导致早产和流产,所以本篇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比较详细而具体。最后,还提出了安胎养胎的方法。妊娠呕吐,亦称恶阻,为妊娠早期常见反应,其病多由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若病由阴阳

2、气血失调,症见不能食者,用桂枝汤调阴阳和脾胃;如病属脾胃虚寒,内有停饮,症见呕吐清涎者,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温中补虚,蠲饮散寒,降逆止呕。妊娠腹痛,原因多端,治法各异。因于阳虚寒盛,症见少腹冷痛如扇者,用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因于血虚肝脾失调,症见腹中痛者,用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而养血。妇人下血,有胎癥之分,因于癥病者,属瘀属实,治当化瘀消癥以止血,宜桂枝茯苓丸;因于冲任虚寒,下血下腹痛并见者属胞阻,治当温经暖胞,补血摄血,方用芎归胶艾汤,本方既可安胎止血,又可治疗腹痛,故为妇科要方。妊娠小便难,因于血虚气郁,湿热蕴结者用当归贝母苦参丸

3、养血润燥,清热除湿。妊娠水肿,因气化受阻,小便不利而水溢肌肤者,治以葵子茯苓散利水通阳。安胎、养胎是中医诊治妊娠病的一大特色。有病才致胎动不安,去其病则胎自正常发育,因于血虚湿热而致胎动不安的,用当归散养血健脾,清化湿热;因于脾虚寒湿而致胎动不安的用白术散健脾温中,除湿安胎。两方一寒一热,旨在示人,安胎亦当辨证施治。【原文讲解】   │第1条││第2条││第3条││第4条││第5条││第6条││第7条││第8条││第9条││第10条│第1条【原文】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

4、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词解】  ①平脉:是平和无病之脉。  ②阴脉:指尺脉而言。【释义】  育龄妇女,停经之后,出现平和之脉,而尺脉较关脉稍见小弱,同时并有呕吐,不能食等症,身无外感寒热之象的,当为妊娠反应,通常称做妊娠恶阻。妇女在妊娠两个月左右,尺脉多见滑象,即《素问·阴阳别论》所谓“阴搏阳别,谓之有子。”今阴脉小弱,乃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以致阴血显得相对不足,故阴脉比阳脉稍弱。妇人初妊,脉无病而身有病,且无寒热邪气,宜桂枝汤化气调阴阳,以使脾胃调和,则恶阻可愈。但如胃虚有热,而烦

5、渴喜饮,则不适宜。  妇人妊娠恶阻,多为胎气上逆所致,一般可发生在怀孕后两个月左右,所以原文说:“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此证基本上可自行缓解,逐渐消失,纵有较重的,经过用药调治,恶阻也就很快解除。假如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胎气上逆的恶阻不但未愈,并增加了吐、泻的症状,势必损伤胎气,而导致流产,所以说“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中心思想】  本条论妊娠恶阻的证治。【教学参考】  唐宗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绝之二字,究其何义,尚待详求,同年秦仪鸿曰:此言医治之逆,再一月,反吐下之,则胎动而必堕,是断绝其妊娠也。其说颇通。”第2条【原文】

6、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芍药  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词解】  衃(pēi):一般指色紫而暗的瘀血。【释义】  本条论述癥病与妊娠的鉴别,以及癥病的治法。妇人素有癥病,现复受孕成胎,停经未三月,忽又漏下不止,并觉脐上似有胎动,此乃癥病影响所致,不属真正的

7、胎动。因一般胎动俱在受孕五个月左右,且其胎动多在少腹或脐部,而不会在脐上,所以说“为癥病害”。从“妊娠六月动者”至“后断三月衃也”一段,乃属插笔,进一步说明妊娠与癥病的鉴别。停经六月自觉有胎动者,如果是受孕前三月月经正常,受孕后胞宫又按月逐渐胀大,按之柔软不痛,此为胎动;若前三个月便经水失常,后三个月才停经不行,胞宫也非按月增大,按之疼痛,又见漏下,此乃属“衃”。衃乃瘀积所致。  癥积不去,漏下不止,只有去癥,才能使新血得以养胎,故用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丹皮、桃仁化瘀消癥,茯苓益脾气,用蜜为丸,并从小剂量开始服

8、,亦示祛邪要注意少伤或不伤胎之意。【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癥病与妊娠的鉴别。【教学参考】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癥,旧血所积,为宿病也。癥痼害者,宿病之气,害其胎气也。于法,妊娠六月,其胎当动;今未三月,胎不当动而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