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

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

ID:12885367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_第1页
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_第2页
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_第3页
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_第4页
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1《语文.生活》校本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校本课程纲要第三中学徐红岩一、基本项目石1.课程名称:语文·生活2.开发老师:徐红岩3.教学材料:教材拓展、自编4.课程类型:选修课5.授课时间:30课时二、背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的今天,我国课程结构日益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制初见端倪。校本课程已日渐成为我国课程结构中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中就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更明确要求:“5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注重人的个性培养。要想培养有个性的人就不能再用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模子去刻。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育的潮流,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要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学校内部人士根据自己的情况、条件来设计、规划自

3、己的课程,尤其是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当地的条件设计课程,充分挖掘当地、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语文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学语文就不能单靠国家统编的几本教材,死啃这几本书,最终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学语文要放大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应用、掌握。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密不可分。离开了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个学校的生活是具体的、特殊的,各个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具体的、特殊的。国家

4、统编的课程是无法,也不可能把这些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包罗在内。这些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而且是必需的资源。因而这又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5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用足现行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以自编校本教材为主体,以其他综合性语文活动为补充,初步构建起了有我校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三、指导思想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和我校学生实

5、际,贯彻我校“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办学理念。  3.体现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突出时代特点,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素质奠定基础的思想。  4.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5.将网络教材和文字教材进行整合的开放式、全息式、个性化与“四基”并存的思想。四、课程目标1.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有意识的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辩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5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6、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五、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本课程重要面向初二学生,课程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献给母亲的歌6课时第二章:走进自然6课时第三章:科海泛舟6课时第四章:民间采风6课时第五章:古诗苑漫步6课时六、课程形式倡导“探索、交流、共享”的理念,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社会调查及其各种活动、比赛等形式。七、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态度,可分为“优

7、秀”、“5良好”、“一般”“较差”记录。(3)学生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可将成绩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内。2、教师评价(1)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好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4)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