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_0

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_0

ID:1309672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0

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_0_第1页
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_0_第2页
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_0_第3页
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_0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人编者按:风雷激荡的=十世纪上半叶,灾难深重的中国在学术领域却异彩纷呈,并最终完成了由传统到近代又到现代的学术转型。红学领域则更是出现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局面。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顾颉刚、茅盾、鲁迅、王昆仑等文化名人对《红楼梦》的垂青,为红学最终成为显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红学研究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些文化大师们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却依然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回顾并反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红学研究,本刊特辟此专栏,通过对数位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在红学研究方面的系统梳理,以期管中窥豹,略见当时红学研究之一斑。 

2、  中国历史上的1921年,将永远是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年份。而对于胡适本人而言,则是他在人生道路和事业道路上的再度辉煌。这一年,《红楼梦考证》初稿和修订稿的相继问世,不仅确立了胡适在中国红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也将《红楼梦》的研究,纳入了一个相对科学的轨道。时至今日,虽然他的许多观点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但其新红学考证派创始人的地位,却是永远难以动摇的。    新红学考证派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从现存有关史料来看,年轻时的胡适并不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而他在解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索隐倾向。在宋广波的《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中,收

3、录了胡适的一则札记。开篇伊始,胡适便开门见山地说:“《石头记》著者不知何人,然决非曹雪芹也。”口气相当决断。其主要理由是:“第六十九回评有云‘作者无名氏,但云胡老明公而已。’今遍阅今本,乃不见此四字,可见曹雪芹之前,必另有原本作者自署‘胡老明公’,后为雪芹删去。此其证一。即此书开端第一回亦云:‘空空道人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此其证二。然雪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言如此,又能费如许工夫,用如许力气,为《石头记》添毫生色,雪芹实为作者一

4、大知音,然则虽谓此书为雪芹作也可。”在这里,胡适不仅认为《石头记》有一个所谓的“原本”,其作者应是“胡老明公”,而曹雪芹只不过是一个“披阅增删者”而已。  那么,这位《石头记》的所谓原作者“胡老明公”又是什么人呢?胡适在该札记的第三条中做了回答:”《石头记》作者虽不知何人,然似系满洲人所作,何则?作者既为宝玉,而书中之宝玉实为满人,此阅者所共认者也。且六十九回评云,作者自署‘胡老明公’,‘胡老明公’云者,犹言‘胡儿中之明眼人也’,则自承其为胡人矣。”不仅将作者与书中人物贾宝玉混为一谈,而且还将“胡老明公”解作“胡儿中之明眼人”,真正将“自叙传说”的观点与

5、索隐派的方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这种索隐的倾向,在该札记的第四、第五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认为:“《石头记》一书,为满洲人而作也。”“书中写一焦大,大快人意。焦大者,骄大也。此必开国大功臣,如吴三桂洪承畴之伦。”“第七十四回探春之言曰:‘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家杀进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此一节,可作一篇明史论读。作者深慨明室之亡,故作此极伤心之语,盖亦针对满清而发也。”“全书以仁清巷起,以仁清巷收,亦可见其为满清作也。”“《石头记》家庭小说也,社会小说也,而实则一部大政治小说也

6、,故曰政,曰王,曰赦,曰礼。为政而权操于内,故其妇曰王,其侄亦曰王。外赦而内刑,言不相孚也。史之为言已成陈迹也,李之为言礼也、理也。刑足以破家,即足以亡国,作者之意深矣。非礼与理,其孰能善其终哉!”这样的论证方法,与传统的素隐派实在没有多大的差别。  胡适认为《红楼梦》乃是作者“自叙”的观点,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也是一以贯之的。该札记中的第二条即认为:“《石头记》之作者即贾宝玉,贾宝玉即作者之托名也。《石头记》开卷第一回便说:‘作者自云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夫日假宝玉,则石而已。石头所自记,故曰《石头记》;石头

7、所自记,即假宝玉所自记也。”此处又将作者与书中人物贾宝玉视为一人。自此以后,胡适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只不过后来肯定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什么“胡老明公”。但对《红楼梦》乃是作者“自叙传”的说法,却越来越坚信不疑。  不过,1921年,当胡适在搜集爬梳大量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在思维方式得到彻底改变的前提下,他虽然更加坚定了《红楼梦》乃曹雪芹自叙的看法,但却终于彻底抛弃了索隐派的猜谜方法,从而为新红学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奠基之作《红楼梦考证》的问世,也是由一系列主客观条件所促成的。  1917年9月,自美国归来的“文学革命先锋”胡适,在陈独秀

8、的极力推荐下,被蔡元培聘到了北京大学。但当他与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共同点燃的“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