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ID:13097341

大小:7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0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1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2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3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4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随着进入新课程改革,初高中学习的强烈反差使一些高一新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这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怎样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呢?习方法、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调查,并进行了访谈,加上多年的教学案例。了解存在的问题,谈谈采取措施。一、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表达的差异。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说明比较通俗易懂,易于理解。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2.研究方式的差异。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认识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

2、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的物理模型出发,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3.所学物理现象的差异。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比较简单,且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学生并不感到生疏和突然。高中学习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样紧密,更为本质和抽象。甚至在许多地方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学生总是在潜意识中认为物体下落重快轻慢,自由落体中明白了这是一错误想法;但遇到两物体叠加在一起放手后仍认为两物体之间有弹力作用;两物体沿

3、斜面下滑又会认为重物体在后面必会对前面的轻物体有推力作用等等。这些想当然的错误想法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便会导致更多错误的不断出现,这对学生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4.思维方式的差异。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学生一般能够跟的上。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困难。5.学习要求的差异。在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较多,推理、论证方面较少。高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

4、仅做到记忆而不求深入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掌握。6.作业习题的差异。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现象的较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学生完成作业困难不大。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弄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辐射性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公式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二、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缩小台阶,减小跨度。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

5、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第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其次,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

6、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第二大台阶。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象的运用能力及“第七章气体的性质”要进行对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这个台阶更为突出!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

7、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相对于初中而言,也是存在台阶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