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

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

ID:1310052

大小:381.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7-11-10

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_第1页
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_第2页
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_第3页
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_第4页
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原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THEComparativestudyofEnglishandChineseaddressformsofpragmatic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专业名称:英语班级:11英语本学号:4号作者:陈娟指导教师:姚蔚二零一三年三月THEComparativestudyofEnglishandChineseaddressformsofpragmaticby陈娟UndertheSupervisionofTeachingAssistantYaoWeiJiangsuUniversity2013

2、.3摘要称呼是言语交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称呼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称呼语的研究虽然不是全新的课题,但由于称呼语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仍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国内外众多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从各角度对称呼语做了相关研究,研究学者主要从跨文化对比,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角度对称呼语做了一系列研究。本文是在他人对称呼语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即礼貌原则和权势与一致性理论,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对英汉称呼语进行研究的。语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的运用称呼语,进而探索称呼语的文化根源,以及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

3、教学的意义。关于数据的收集方面,本文主要是以文学作品作为参考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作者通过查阅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学作品,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关于称呼语的使用实例。作者将收集到的范例分为英汉两部分,然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英汉称呼语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首先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本文从英汉称呼语的不同入手,对英汉各类称呼语分别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区别。作者发现,总的来说,英汉称呼语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大差异,汉语称呼语较英语称呼语更加复杂多样,使用起来更加具体化,

4、而英语称呼语倾向于简单普遍性。汉语称呼语中职业头衔和官方头衔称谓使用的普遍性和亲属称谓的外延化是英语称呼语所不具备的特点。本文接下来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是礼貌原则和权势与一致性理论,对英汉称呼语的差异进行解释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与称呼语相关的语用学理论,如礼貌原则中的关联和独立策略,得体准则,谦虚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以及权势与一致理论,通过运用具体理论对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差异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汉语称呼语较多的体现独立策略而英语称呼语普遍使用关联策略,这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和亲属称谓的语用对比中;汉语

5、称呼语严格遵循得体准则,注重谦虚,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其普遍使用的头衔称谓语和复杂的亲属称谓就是这一特征的体现,而英语称呼语对这些准则的侧重点不同,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人际关系的平等,因此英语称呼语遵循尊人但不贬己的准则,尤其近几年,西方称呼语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无论年龄长幼,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直呼其名,这种体现个体独立和社会平等的称呼方式正是被西方国家接收的得体的礼貌原则;中国人受“上下有礼,长幼有序"等传统礼制的影响,在交际场合十分注重个人所处的位置和语言的运用,所以称呼语的使用体现了权势理论的取向,属于非对等

6、式的称呼类型,而西方国家偏爱于对等式,其称呼语充分的体现出平等一致性的取向。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差异有深厚的文化根源,本文探讨了英汉称呼语语用差异的文化根源,从不同文化的社会哲学渊源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了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主要从三个方面挖掘其文化根源:平等主义一孔子等级思想,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权势一平等/一致性,这些文化根源是导致英汉称呼语语用差异的根本原因。论文最后阐述了称呼语对跨文化交流和第二外语教学的意义。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范畴,含有独特的语用特征和文化特色。为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交际者仅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是不够的

7、,还应当掌握必要的社会交际能力。本文对称呼语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及使用者在交际中避免潜在的冒犯或误解,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更加有使用称呼语,而且对英语交际和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英汉称呼语,差异,语用对比,文化根源AbstractAsoneimportantpartinspeechcommunication,addressformisconsideredasthefirstmessageconveyedfromspeakerstohearersinmanysituations.Addressfo

8、rm,thoughnotanewtopicinacademicresearches,isstillworthstudyingforiisimportanceinthepracticaluse.Lotsofsociologistsandlinguistsathomeandabroadhav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