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作业(五)(无答案)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作业(五)(无答案)

ID:13131414

大小:2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作业(五)(无答案)_第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作业(五)(无答案)_第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作业(五)(无答案)_第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作业(五)(无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作业(五)(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数学作业(五)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家长签名一、细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题号12345678答案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在□ABCD中,已知AD=8㎝,AB=6㎝,DE平分∠ADC交BC边于点E,则BE等于()A.2cmB.4cmC.6cmD.8cm3.如图,把矩形沿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则=()A.110°B.115°C.120°D.130°4.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

2、当∠ABC=90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C向D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BDAEFCBD(A)AC、线段EF的长不变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第5题图第6题图第3题图6.在△ABC中,AB=12,AC=10,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 )A.9.

3、5B.10.5C.11D.15.57.如图,小聪在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A和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D,则直线CD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一定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等腰梯形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直线EF经过其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D、BC于点M、N,交BA、DC的延长线于点E、F,下列结论:①AO=BO;②OE=OF;③△EAM∽△EBN;④△EAO≌△CNO,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已知□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10.如图,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则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1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AB,垂足为H,则点O到边AB的距离OH=.12.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为96cm2,对角线AC的长为16cm,则此菱形的边长为。13.若梯形的面积为12cm2,高为3cm,则此梯形的中位线长为cm。14.梯形的上底为6,下底为10,则由中位线分得的两个梯形的面

5、积之比为。三、画图题15.图①、图②均为的正方形网格,点在格点上.(1)在图①中确定格点,并画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2)在图②中确定格点,并画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中心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8分)ABC图①ABC图②四、解答题16.如图,BD是□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求证:△ABE≌△CDF.(10分)17.如图,在中,,,将绕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1)线段的长是,的度数是;(2)连结,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求

6、四边形的面积.(10分)18.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结BF。(1)求证:BD=CD;(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0分)19.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⑴求证:△ABF≌△ECF⑵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10分)20.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AG于点F.

7、(1)求证:DE-BF=EF.(2)若点G为CB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请你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写出此时DE、B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0分)(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