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种群生态学文档

松褐天牛种群生态学文档

ID:13186679

大小:38.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1

松褐天牛种群生态学文档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松褐天牛种群生态学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松褐天牛种群生态学研究姓名:高娜学号:S2010421摘要:对松褐天牛不同虫态空间分布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虫情调查和综台肪站提供科学的依据。关键词:松褐天牛;种群动态;生态学;空间分布1引言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又名松墨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nae),墨天牛属(Monochamus),在我国分布较广,寄主主要是黑松、马尾松等,除了幼虫钻蛀松树枝干的韧皮部及木质部,影响水分、养分在树体内德传输,致使树木生长衰弱,甚至枯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本种天牛也是松材线虫病(Burs

2、aphlenchusxyloophilus)的传播媒介,造成严重的简介危害。松墨天牛在山东地区1年1代,雌虫在树干上咬出长椭圆刻槽,将卵产在刻槽中部的表皮层下,幼虫生长发育至一定阶段蛀入木质部,在边材表面留下椭圆形的蛀入孔,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在蛀道内取食,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构筑蛹室化蛹,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出近圆形的羽化孔爬出[6,20]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调查和防治非常困难。近年来,人们对松材线虫致病机理、松墨天牛的生物学习性、传播规律及防治等已进行了大量研究[1-4]。我国自1982年发现该病10年间发生面积达38000hm²,造成松树死亡140万株以上,损失木材5000m³[5]。松

3、材线虫病的危害对浙江国土绿化、森林资源、生态环境、自然景观造成破坏,经济损失巨大。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后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成虫羽化时咬一圆形孔洞。出孔成虫靠爬行与飞翔扩散,飞出树干,继而隐蔽在林冠之中,啃食嫩枝嫩梢皮层来补充体内营养,补充营养过程中传播松材线虫。2松褐天牛空间分布2.1幼虫空间分布松墨天牛幼虫的数量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多,带虫株率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少,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数量下段>中段>稍段,树干2m以下带虫量占整株的20.35%[8]。据杨子祥报道[12]在一定胸径范围内,天牛的数量随着树干胸径的增加而增加松墨天牛在寄主树木主干上垂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本身

4、生物学习性引起的。松墨天牛幼虫危害严重的部位在2~4m间,其原因与松墨天牛成虫习性有关,该虫的飞翔能力差,多在树高2~4m的位置栖息及补充营养,而后开始产卵.随着胸径的增大松墨天牛的发生率降低[9]。松墨天牛幼虫在松树上属聚集分布,其聚集成份是个体群。松墨天牛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于成虫喜欢侵入长势弱的松树及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异质性两因素共同作用引起[10]。松墨天牛幼虫(蛹)的平均生存率为49.40%,其中下段与中段相近,梢段最高,幼虫在梢段的生存率比中段和下段高。2.2蛹松褐天牛老熟幼虫进入肾形化蛹室内,虫体缩短变粗,表皮形成皱褶,头部胸部先从躯壳背板开裂口处伸出,然后经腹部

5、,从尾部蜕落。初期,蛹体为白色,触角、翅、足呈白色晶亮,以后体色逐渐加深,呈深黄色,口器、复眼、足从褐色、深褐色逐渐变为黑色,触角贴在胸部形成浅灰色环纹,整个化蛹过程约持续10~20d。2.3成虫2.3.1羽化蛹在蛹室停留3~7d左右,在蛹室上侧咬一直径约1cm的圆形羽化孔钻出。成虫羽化出时间一般为傍晚18:30后,多在晴天、温度适宜时羽化出孔,遇雨天和高温天气不出孔[17]。刚出孔时虫体较柔软,不能飞行,通常在养虫笼顶部或松枝嫩梢处静伏不动,有时缓慢爬行。成虫感觉敏锐,遇到光照或微风的轻微刺激时,一支触角则竖起前后摆动,另一支触角靠近背板不动,然后来回爬行或飞翔,稍后飞至松针丛中静

6、伏[6]。松褐天牛成虫在黑松树皮部刻槽产卵,但有相当部分刻槽无卵,有卵者也有未孵化及孵化幼虫未成功进入木质部的现象,因此幼虫蛀入孔数比产卵痕数下降。松褐天牛幼虫进入寄主木质部后,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部分幼虫未能最终羽化为成虫,并咬孔逸出。幼虫死亡数量在树干的不同部位表现不同,在最适宜的树干中部,即羽化孔最集中的50cm段[13]。成虫羽化量与日均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15]。成虫羽化与日均温的关系为:当日均温>21℃成虫开始羽化,并且在21~25℃范围内随着日均温的升高羽化量也增多[14]。环境条件对松褐天牛的成虫羽化历期有很大的影响。室内与网室相比,除温度日较差不同外,病木的含水量可

7、能是更重要的原因[16]。2.3.2补充营养新羽化成虫昼伏夜出,一般0.5~2h后即可取食幼嫩松枝进行补充营养;初期喜啃食松树当年生的嫩枝皮层,形成长约20~60mm的不规则伤口,伤口翠绿色或白色,造成取食部位的松脂外流和松针脱落;在交尾和产卵期间,也啃食2~3年生或多年生的松枝树皮。下部枝补充营养伤口数高于上、中部枝伤口数,下部枝补充营养伤口面积高于上、中部枝补充营养伤口面积。朝西枝平均伤口面积>朝北枝平均伤口面积>朝东枝平均伤口面积>朝南枝平均伤口面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