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

ID:13222540

大小:4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1

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_第1页
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_第2页
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_第3页
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_第4页
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枝”还需为“干”——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知识的整理和沟通数学复习课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更加深刻,技能掌握更加熟练,并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发展能力,优化思维。因此数学复习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自主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清晰化,并具有拓展性。有句俗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学复习也不例外,要想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必须以雄厚的基础为依托,而关于数学复习的指导方法很多,但都离不开如何系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下面就通过几个例子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化“叶”为“枝”

2、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各知识点教学往往是分册、分散出现,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日积月累的,有时前后并不衔接。为此很多老师常常这样做,把原本分散的知识,化“叶”为“枝”,通过复习的梳理、合理的取舍,可以把相关知识有效纳入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乌申斯基说得好“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此,加强自我梳理能力的培养是复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在一次听课中就听到了一节家常课《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整理《圆柱和圆锥》这单元的知识,上课前几分钟老师选取了其中一个孩子整理的“树状图“展示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对这图进行补充完整。课

3、后我巡视了教室一周,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用他喜欢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我不仅诧异:这班学生的整理能力怎么这么好?课后我带着我的疑问请教了上课老师,原来这班孩子她从低年级带上就慢慢在培养孩子对知识梳理方法的能力。她还谈到,刚刚接收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整理方式也是一点都不清楚,一开始整理出来的压根不能算是“图”,而是把书本中的话一模一样抄了一遍。但渐渐地,她告诉学生与本单元的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在哪一册数学书哪一页,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然后在课堂上把他们整理的不完整的“图”进行补充完整,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这样慢慢地,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孩子们已经能

4、整理出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听到这里,我不得不为这为老师有这样的创意和耐心鼓掌。这样的复习,比过去由教师带着学生整理有效得多,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二、化“枝”为“干”如果说学生的自我梳理是将原本分散的“叶”化成了“枝”,那么教师的适当提问和引导,便是将这交叉的树枝集合到了一根树干。但很多老师在上复习课时往往把基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停留在简单再现的层面,即知识回忆阶段。实际上,当我们进入复习阶段尤其是总复习时,正好是把它们进行沟通的大好时机,一定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所学

5、知识的理解,把过去零散、不同时段学习的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沟通起来,使之结构化、系统化。这种更加关注于“沟通联系、内化建构”的复习定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在关系的理解,从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如上面所讲到《圆柱和圆锥的复习》中,在师生共同整理和补充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后,老师提了这样一问题:圆柱的体积是借助长方体得到的,圆柱和长方体都是柱体,还有哪些也是柱体?接着生就列举了了正方体、拦河坝、三棱柱等。之后老师又提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这些柱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于是学生七最八舌地说了很多:“有上下两个一样的底面、有一个侧面……体积公式都可以用V=sh,表面积都是:一个侧面+两个底面。”

6、当然为了说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还进行了动手验证,最终得出凡是柱体的物体,体积都可以用V=sh,表面积都可以用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来计算。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也整理出了锥体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整理和沟通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柱体和锥体的本质,揭示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以及三棱锥和四棱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还理清相近知识,易混知识,并透彻理解知识,找出规律,为今后的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又如五年级整理和复习中的《常见的量》,在学生自主整理、汇报各种计量单位之后,教师引导观察:“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有什么特点?”继而提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这

7、三种量,谁是最基础的呢?为什么?”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启发,较好地揭示了知识内在的规律,挖掘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好地将知识进行疏理,促进了认知模块的建构,让知识“生长”起来,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识记与内化,让复习的效果更上一个台阶。再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中,教师给了学生三个复习整理要点:有哪些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之后又提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