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

ID:13387690

大小:19.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2

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_第1页
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_第2页
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_第3页
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_第4页
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余县地名志—北岗公社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北岗公社概况北岗公社位于县城东北面,驻地北岗圩,距县城25公里。东邻清江县,西靠马洪公社,南傍罗坊公社,北接水北公社。总面积38.44平方公里。辖9个大队,124个生产队,54个自然村,2388户,128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人,均汉族。  北岗位于县境北部小山岗上而得名。曾为贸易集镇,镇内有康公庙,相传主宰保佑猪牛。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庙会,人山人海,极为热闹,邻近数县,咸来朝圣,主要销售竹木手工产品、耕牛等。  解放前夕属罗坊区,下设6保,61甲。解放初仍属罗坊区北岗乡。1958年划归马洪公社,后与马洪几经分合,直至1973年,从马洪公社分出,

2、成立北岗公社。  境内丘陵起伏,西北高,东南低。几条小溪向东南流向,注入袁河。过去是个水缺土瘦,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近年来由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修了小(一)型水库2个,小(二)型水库5个,灌溉面积1400亩。两条渡槽,以及整修山塘水陂53个,初步解决了干旱的威胁。耕地面积19416亩,以水稻为主,平均亩产740斤,粮食总产12280300斤,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三倍以上。棉花、花生、油料作物面积有所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现有社办企业农机厂、豆腐厂2个,职工35人,年产值6.2万元。  交通事业大有改观,以北岗圩为中心,向南有公路至罗坊,连接清萍公路,有班车直达县城。向北通往水北,

3、向西通往马洪。  文教卫生方面,现有中学一所,小学9所,初小32所,教职员工135人,学生317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6%。有医院1所,医务人员16人,病床15张张,队队有医疗站,初步改变了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  著名现代中国画家傅抱石,章塘村人。女儿傅益瑶,留学日本,获硕士学位。  〔北岗大队〕  紧靠公社驻地。座落山岗上,全境属丘陵地。罗坊至水北公路在此经过。辖17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271户,1917人,耕地2486亩。解放前夕属罗坊区后塘乡第九保。解放初属罗坊区北岗乡。合作化时成立北岗高级社。公社人经时属马洪公社,几经分合,1973年从马洪公社分出,属北岗公社北岗大队

4、。  北  岗  公社和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村西有公路,东北临小溪。44户,191人。该处土瘠,缺水,位于县境北部山岗上,故名。境内有一康公庙,称北岗庙,保佑猪牛。西乡也有同样一庙,曰北山庙。传说皇帝派人送袍去北山庙,错送到北岗庙。因此,清乾隆年间将北岗庙扩建,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为庙会,热闹异常。北岗建村于清乾隆年间。始居姓阮。后有董、吴、刘、敖、毛、傅、周、邹、钟等姓迁入。邹姓于民国初,从燕山堆上迁此。  傅  家  处于北岗偏西1.5公里山脚下,南邻小溪,东北靠山。50户,233人。〔傅氏族谱〕南宋嘉熙年间,从清江石头迁此。后有何、邓、刘姓迁入。  曾  家  位于北岗北偏东

5、0.7公里山脚下,西南近小溪。27户,146人。〔曾氏族谱〕明永乐年间,景高由会昌县迁此。  聂  家  座于北岗北偏东0.6公里山脚下,南靠小乡。31户,167人。〔毛氏族谱〕清顺治三年,习俭由官塘迁此。以始居聂姓得名。  后  塘  位于北岗西偏北1.2公里山坑口,南靠小溪。71户,422人。〔周氏族谱〕南宋嘉泰年间,言邦由吉水泥田迁此。后有周、刘姓迁入。原名厚塘。以塘有活水源头,得天独厚之寓意而得名。后因谐音演变为后塘。云  山  处于北岗西南1.2公里山坡下,村傍两溪向东南流。56户,309人。〔黎氏族谱〕北宋元丰年间,由递步分居于此。  李  家  位于北岗南偏西1.2公里处,

6、介于两溪之间,东有公路通过。20户,95人。〔刘氏族谱〕明孝宗年间,方山由荻斜迁石头坑。清康熙年间,月适昆弟由石头坑迁此。以李姓始居命名。  朱家桥  座落于北岗南偏西1.3公里,田畈中央,南靠小溪,东邻公路。20户,114人。〔松溪董氏族谱〕清康熙年四十五年,由乐安流坑迁此。村旁有桥,朱姓始居,故名。  云  亭  位于北岗南偏东1.2公里山坡下。北面傍山,东南与罗坊公社相连。52户,302人。〔胡氏族谱〕南宋绍兴年间,由荷塘迁此。此处原有一凉亭,故名。  〔清坑大队〕  位于北岗北偏西7.5公里山坑里,属丘陵地。东北与水北公社交界,南邻举坑水库。辖7个生产队,2个自然村。153户,7

7、29人,耕地894亩。解放前夕属江东区三和乡第八保。解放初属江东区山南乡。合作化时属连江高级社。公社化时属马洪公社,几经分合,1973年从马洪公社分出属北岗公社清坑大队。  清  坑  别名清溪。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四周荒山野岭。127户,605人。〔黄氏族谱〕明宣德年间。大有由清江县湛溪分居。以山坑清水长流而得名。  仕  塘  位于清坑南偏西1.2公里山坡下。南靠举坑水库,东傍山,与水北公社交界。26户,124人。〔黄氏族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