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

ID:34773191

大小:62.7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10

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_第1页
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_第2页
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_第3页
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_第4页
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余县地名志观巢公社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观巢公社概况观巢公社位于县城西北面,驻地观巢圩,距县城12.5公里。东北与下村公社交界,东南和沙土公社接壤,西北与欧里公社相连,西靠分宜县,南邻界水公社。总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15个大队,202个生产队,127个自然村。4342户,240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8人,均属汉族。  以驻地观巢圩得名。观巢原名鹳巢,“鹳”是一种水鸟,因地处低洼,四面环山,中间形成盆地,好像一个鸟窠,故名。现简称观巢。  解放前夕属观巢区观巢乡,辖14个保。解放初属二区,下分七个乡。1956年辖燎原等14个高级社,加上欧里乡的南土布、告田高级社,黄溪的上沂高

2、级社。1958年成立观巢公社。1968年将欧里公社并入。1973年欧里公社分出,并将湖陂大队划归沙土公社。1980年湖陂大队复归观巢公社。  境内属丘陵地带,中部形成一大块山谷平地,西南高,向东倾斜,西部边境的仙师庙岭上海拔335米。南部边境的无门岭海拔260米。山涧小溪向东南汇入汾水,由下游孔目江注入袁河。仰天岗环绕于东南,此处有山溢口,名为吉闸,两山对峙,孔目江穿越其间,地势险要,是西通观巢的必经要道,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此进行过激烈战斗。如今新欧公路沿孔目江走向,每日有班车开往县城,交通称便。  本社原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田地荒芜,水利失修,农业落后。解放后大搞农田

3、水利基本建设。兴修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8座,陂坝38座。有效灌溉面积二万一千余亩。现有耕地面积35003亩,其中水田30272亩,旱地4731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粮食年产22033500斤。其次是大豆、红薯、荞麦、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年产量17万斤。由菜、芝麻次之。盛产茶油,年产茶籽110万斤,1980年油脂2262担。  地下资源丰富,已开采的无烟煤,年产一万六千吨。石灰年产一万六千吨。锰矿一千二百吨。其次有陶瓷厂、砖瓦厂、农具厂等。社队企业占总收入的41%。现有汽车5辆,拖拉机35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81台,农产品加工机械67台。  现有初中1

4、所,完小12所,学生638人。中心小学1所,完小12所,初小3所,教职工141人,学生3987人。中心医院1所,医护人员23人,病床30张,队队有医疗站。文教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观巢圩  地处山谷平原。新欧公路在圩中心通过。清乾隆五十二年兴圩,原名太园圩,以处于太片田园间得名。每逢一、四、七为赶圩日。高有商店、医院、邮电所、供销社、税务所、银行、食品站、工商行政管理所、县养路队、社办农机厂、瓷厂、服务厂、学校等。非农业人口60户,178人。〔观巢大队〕  驻地观巢。座浇山坑平地,汾水环绕于东北,紧靠县城至欧里公社东侧。辖12个生产队,1个自然村。296户,1603人。耕

5、地1706亩。解放前夕属鹳巢区鹳巢乡第一保。解放初属观巢区观巢乡。合作化时,由观巢、廖家、山塘三个初级社并为观巢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观巢大队。  观  巢  地处山谷平原。介于汾水与公路之间。村西有廖家村,共296户,1603人。始居彭姓,后有廖、张姓迁入。据传说,建村时有白鹳筑巢于树;另说村处山坑似鹳鸟之巢,故名。解放后因谐音,演变为观巢。廖姓于清乾隆间从福建长桃迁此。刘文渊:老居高里山,后迁廖家村。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毕业,民国时任上犹县长,吉安专署专员。  〔杨家大队〕  驻地杨家老屋。位于观巢北偏东4.5公里山坑平地。东北山峦绵亘,稠树岭海拔162.4米,与下村公社

6、交界,西傍简易公路。东南有大片山地,其间有周家水库。辖14个生产队,13个自然村。294户,1768人。耕地2518亩。解放前夕属观巢区观巢乡第十保。解放初属观巢区观巢乡。合作化时由东边、杨家、易家三个初级社组成杨家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杨家大队。  杨家老屋  坐落于山坡下,东南小溪环绕。42户,236人。〔欧阳氏族谱〕清雍正年间由分宜林家丘徙宋津欧阳家。清乾隆年单价欧阳家分居于此。以始居杨姓命名,后欧阳姓迁入。张姓从上汾迁此。  上何家边  处于杨家老屋北偏东1.5公里,稠树岭西南麓,西傍小溪。15户,99人。〔陈氏族谱〕清顺治五年,由九江德化县徙晚游塘。清道光年间从

7、此分居。以始居何姓得名。  下何家边  座落杨家老屋北偏东1.2公里平地上,西傍小溪。21户,114人。吴姓于明嘉年间,从福建汀州世蕉树下迁此。始居何姓建村小溪下游,故名。  垱  上  座浇于杨家老屋东北1.2公里山坡上,故名。村东大片荒山野岭,与下村公社交界。8户,50人。〔汾阳张氏族谱〕清咸丰年间,由上汾分居。社  背  位于杨家老屋北偏东0.7公里小山边旁,东邻小溪。12户,69人。〔城北万氏族谱〕南宋绍熙间,由南昌板湖徙县城北门万家。清同治年间,由县城分居于此。村建社官庙背得名。  王  家  座落杨家老屋东北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