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

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

ID:13488396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_第1页
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_第2页
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王凌王鹏卓宏1.前言在人体生物等效性或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中,液质联用(LC/MS,LC/MSn)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检测。液质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显著特点,研究者往往会认为采用该技术可以简化或者省去样品的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步骤。但由于质谱检测是基于化合物离子化并通过特定的核质比来检测和定量,因此任何干扰待测物离子化的物质都可能影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即引入了基质效应(MatrixEffect,ME)的概念。基质效应是指在样品测试过程中,由待测物以外的其他物质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待测物响应的

2、现象[1]。由于质谱检测的高选择性,基质效应的影响在色谱图上往往观察不到,即空白基质色谱图表现为一条直线,但这些共流出组分会改变待测物的离子化效率,引起对待测物检测信号的抑制或提高。这些基质成分包含了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成分和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外源性成分。内源性组分包括无机盐或者胆汁中的有机盐、各种有机化合物(糖类、胺类、尿素、类脂类、肽类)和分析目标物的同类物及其代谢物。外源性组分尽管在生物样品中不存在,但同样会产生基质效应,包括处理样品的塑料管中残留的聚合物、离子对试剂、有机酸、缓冲液、SPE柱材料、抗凝管中的抗凝剂如EDTA或肝素锂等[2]。FDA在生物

3、分析方法建立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对于基于LC/MSn的方法,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需通过适当的方法减少基质效应的影响,从而保证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EMEA在《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指导原则(草案)》中更加细化了基质效应的评判标准[3]。2.评价方法目前评价基质效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柱后灌注法(Post-columninfusionmethod)和(2)提取后加入法(Post-extractionspikingmethod)[4,5]。其中柱后灌注法能直观的显示基质效应对被测物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适合在色谱方法筛选过程中评估基质效应的影响情况,为

4、色谱条件的优化提供信息。而提取后加入法不仅能量化绝对基质效应的程度,也能提供相对基质效应的数据,因此广泛运用于方法学验证过程。2.1柱后灌注法(Post-columninfusionmethod)[4]柱后灌注法属于动态分析基质效应的方法,将针泵及液相色谱系统通过T型进样阀与质谱仪相连。将空白样品按待测样品的处理方法提取后,利用待测样品的洗脱条件通过HPLC进行色谱洗脱,同时用针泵将特定浓度的被测物以恒定速度注入,两种溶液一并通过T型进样阀进入质谱仪,进行待测物离子信号强度检测。被测物信号响应的变化将直接反应生物基质对于被测物的影响,同时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5、也有助于色谱条件的优化。2.2提取后加入法(Post-extractionspikingmethod)提取后加入法在评定LC-MSn基质效应中使用的最多,而且,此法还可用于评价绝对基质效应(absoluteME,基质效应影响分析的程度)和相对基质效应(relativeME,样品间基质效应大小的差异)。2.2.1绝对基质效应的评价[5]利用下述方法制备两组待测样品。Set1:将被测物溶于非生物基质的空白溶液,如:配制成甲醇、乙腈等标准溶液。Set2:提取空白生物基质,浓缩复溶形成溶液,将被测物加入此溶液中。将上述Set1和Set2样品引入LC/MSn系统进行分析,

6、获得待测物和内标的信号强度,其中待测物或内标在Set2和Set1中信号强度的比值(Set2/Set1)为绝对基质效应,可以用基质效应因子(matrixfactor,MF)来表示,待测物与内标MF的比值称为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IS-normalizedMF)[3]。绝对基质效应结果主要影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2.2.2相对基质效应的评价[3]相对基质效应大小可以用IS-normalizedMF的变异系数(CV)来判断。具体步骤如下:选择至少六个不同来源的生物基质,利用2.2.1方法测定上述生物基质中待测物和内标的MF(待测物浓度通常选择一个低浓度即可,其浓度应在

7、3×LLOQ以内),并计算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利用获得的6个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计算变异系数,其值应小于15%。如果由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全自动在线样品处理、收集和测定过程,无法中断程序按照上述流程制备得到set1和set2,则需要考察待测物和内标在不同生物样品(至少6个不同个体的来源)中响应强度的差异,以此来证明基质效应对于未知生物样本的测定结果影响可以忽略。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至少6个不同来源的生物样品制备一定浓度(3×LLOQ以内)的待测标准品(每个生物样品同时至少制备3份);(2)按正常样品测试方法测定这些待测标准品的浓度;(3)计算精密度(CV

8、表示)和准确度,其中C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