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

ID:13519594

大小:540.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23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_第1页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_第2页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_第3页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_第4页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梳理复习教案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讲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2012考纲解读】1.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2.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3.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打破保守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4.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口号与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相联系,作为考查切入点。5.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重点。6.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的

2、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扬弃观。7.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的选择的原因【重要知识梳理】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知识归纳】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长技”是“攻夷”“款夷”“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实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

3、,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腐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

4、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既体现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况和“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特别提醒】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

5、图。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知识归纳】背景: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③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含义: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

6、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但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历史作用: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长达30年经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但结局失败,却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误区警示】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进步潮流,误以为它违背了这一潮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无视这一客观事实。三、维

7、新思想【知识归纳】1.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1)康有为: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②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宣传维新改革理论。(2)梁启超: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②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3)谭嗣同:①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②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4)严复:①严复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

8、到中国来的第一人。②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③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如能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就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的道理。2.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主要内容: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历史影响: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思想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