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

ID:13648240

大小:10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3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_第1页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_第2页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_第3页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_第4页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其前身是1923年的法兰克福社会研

2、究所。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进行系统的批判。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由于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强调效果、漠视价值的“工具理性”成为人们的一个认识取向。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作为个体的人失去批判能力,无法对社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成为“单向度的人”。法兰克福学派希望以“批判理论”对大众进行启蒙。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大众文化最重要、也是影响最为深广的组成部分。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于1947年在《启蒙辨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将“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区别开来。用来指称晚期资本主义下的文化产品具有标准化、规格化、可互换性、与虚

3、假个人化等特性文化工业以科学技术的机械化生产为前提,以消费者的需求(虚假的需求)为导向,但体现的却是商人的利益,组织和控制的人们的休闲活动,西方理性因而成为了一种全面支配的理性,使得所有人都必须服膺于预定的标准,并且只能选择与接受文化工业提供的内容与方式。文化工业理论常被批评其反映知识精英的品味。文化工业:1、资本主义与工具理性2、文化的产业化与商品化:文化工业的特性不只是大量生产与机械化生产,而在于这种生产模式蓄意忽视产品的内在属性,并意图以此影响消费者的反应形式。3、“启蒙即欺骗”:文化工业的全部效果就是一种“反—启蒙”,也就是启蒙已变成一种大众欺骗,并转变成一种束缚意识的工具,它压制

4、自主独立之个体的发展,使之无法自行意识地进行判断与决定,因而也摧毁了民主社会的前提4、虚假的自由选择:A文化工业具有普遍性B文化工业利用个体的休闲时间,当人们的休闲经验必须被买卖时,它便成为一种最完整的控制,整个文化工业的运作目标就是要使文化形式朝向利润动机。C文化工业诱导出无批判力的大众,并使之服从社会即存的权力秩序。D文化工业只是制造自由选择的假象E文化工业提供虚假的个人化。文化研究:二次大战后,以美国电影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大行其道,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造成冲击。文化研究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霍加特的《文化的用途》、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以及汤

5、普逊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1963年,霍加特创建了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宗旨是研究“文化形式、文化事件和文化机构及其与社会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文化研究是一种边缘话语,其研究对象——注入社区生活、性别问题、同性恋问题、怪异理论、种族问题、流亡文学、身份问题等,常为一些有精英意识的学者所不屑。威廉斯的文化的“社会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把文化从传统的狭隘的精英文化的定义中解放出来。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框架,通过它“人们阐释、感知、经验和生活于他们置身其中的物质条件里面”。霸权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导权。指某个社会阶级凌驾其他阶级而具有的优越性与主导性,

6、不仅代表一种政治与经济的控制,还包括支配阶级投射自己的世界观,使那些从属阶级接受并视之为“常识”与“自然”。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主要依赖他们广为宣传并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依赖于某种普遍的赞同。但这总是一个协商和斗争的过程。霍尔认为,大众媒介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意识形态的体制。意义并不仰仗于事物存在的方式,而是有赖于事物得到表达的途径。霍尔的编码—解码1、霸权—主导编码—解码:观众的解码立场和信息制作着立场一致2、协商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解码的过程包括想;相容立场也包括对抗立场3、对抗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虽然完全理解信息的意思,但故意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解码再现与再现

7、的一种具体形式——刻板印象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叙述。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传播的民族志研究:基本假设:A同一文化群体的成员创造了共享的意义。他们所采用的符码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B任何一个文化群体内的传播者必须协调他们之间的行为C对群体来说,意义和行为具有特殊性,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