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ID:13771767

大小:1.59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1页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2页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3页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496年,孝文帝巡幸嵩山。留守洛阳的大子恂对改革一直心怀不满,阴谋策动叛乱。事情败露后,孝文帝将大子恂废为庶人,囚禁于洛阳,次年,又以不思悔改为由,将他处死。同年,鲜卓贵族中的一些元老勾结文武高官发动兵变,也遭到孝文帝坚决镇压。这些叛乱事件的接踵发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孝文帝的改革,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那么,孝文帝究竟推行哪些改革措施,使得守旧势力如此不满,企图作垂死挣扎呢?[探究的主要问题]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重要概念]均田制三长制卓有成效的新制孝文帝改革的前期,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重点

2、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改革措施主要有: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北魏官吏原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吏只要上缴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这些措施使吏治有所好转。推行均田制。当时,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

3、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制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推行新的租调①第4页共4页中学历史

4、教学园地www.zxls.com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园地原创严禁转载制。北魏还颁行了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就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原来那些逃避政府掠夺、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②。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人大为增加。设巧计迁都洛阳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继续推行革新措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那时,北魏都城平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迫切需要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

5、保守势力十分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改革要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在这里遇到重重阻力。经济上,平城僻处塞上,经济比较落后,又无水路漕运,在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军事上,与北边强敌柔然③相毗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而对北魏经略南方来说,平城在地理位置上也显得太远。于是,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往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迁都动议在北魏朝廷里引起巨大震动,遭到许多鲜卑贵族大臣的反对。孝文帝设计以“南伐”为名,准备迁都。493年,孝文帝统率20万大军,南下伐齐。大军抵达洛阳后,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征途的疲惫和对南征的恐惧,使随行大臣和诸多将士都不愿继续前进。孝文帝下令继续南下

6、,群臣跪在马前苦苦劝阻。孝文帝见时机已到,遂将自己迁都洛阳的打算和盘托出,并表示你们只能在南下伐齐与迁都洛阳之间作出选择。群臣虽然大都不愿意迁都,但是相比之下,觉得迁都比南征好,只好同意迁都。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学思之窗]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朱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④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

7、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①农民每年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称作“租”,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绢帛等物,称作“调”。②指编人正式户籍,承担向国家交纳赋税义务的百姓。③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曾经附属拓跋部,5世纪时建立政权。④《魏书·拓跋澄传》这是根据考古发掘描绘的北魏洛阳城平面图,当时的洛阳城周长约'4345米,正式迁都两年前,孝文帝就下令兴建新都洛阳城,这座重修后的洛阳城,比魏晋时的还要大,都城街道两旁,树木林立,郁郁葱葱,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