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ID:13905380

大小:53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4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第1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第2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第3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第4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学案︱备课:叶佳︱审核:高一地理组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学目标】1、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2、知道温室效应如何产生,了解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3、知道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4、了解大气污染、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5、通过主要环境问题的学习,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与严峻。【自学过程】一、知识探索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教材80页图4-1-1,小结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及其分布地区。连线:把环境问题与其分布地区用线连起来森林面积减少印度土地荒漠化中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西亚—两河流域物种灭绝于生物多样性锐减非洲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全球气候变暖南非和南美洲南部臭氧层破坏撒哈拉大沙漠酸雨南极洲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南极上空城市垃圾成灾北美五大湖二、知识探索二:全球气候变暖要求:阅读教材“全球气候变暖”部分相关材料,思考下面问题。1、思考一:图4-1-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有何关系?2、思考二: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图4-1-2说明什么是“玻璃温室效应”?3、思考三: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

3、影响?(1)(2)(3)三、知识探索三:臭氧层破坏要求:阅读教材“臭氧层破坏”部分相关材料,思考下面问题。1、思考一:臭氧层处于大气层的哪一层?其作用是什么?2、思考二:臭氧层空洞指的是什么?其危害有哪些?用数字举例说明。臭氧层空洞是指:其危害有:(1)10(2)四、知识探索四:大气污染与酸雨:要求:阅读教材“大气污染与酸雨”部分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填空与问题。1、填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别严重,污染源主要是和。燃料中的污染物有()、()等;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有()、()和()等,由于()是低空排放,对人体危害特别大。2、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降水。其形成原因

4、是什么?3、思考:酸雨有哪些危害?(1)(2)(3)4、读图4-1-14,回答,全世界有哪三大酸雨分布区?我国长江以南的酸雨区包括哪些省市?【知识运用】一、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若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的环境问题。(2)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5、                    。二、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01、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2、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区。(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等酸性气体所致。(3

6、)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的国家名称填在横线上):A、西班牙B、意大利C、冰岛D、瑞典E、爱尔兰F、德国(4)我国是一个以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型酸雨。(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和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发展洁净技术,清洁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参考答案】一、(1)(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2)臭氧层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

7、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3)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气温升高、干旱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二、1、B2、D三、(1)酸雨重酸雨(2)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氮(3)瑞典德国(4)煤煤硫酸(5)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6)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煤燃烧10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学案︱备课:叶佳︱审核:高一地理组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自学目标】1、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2、理解可持

8、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